豹斑毒鹅膏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豹斑毒鹅膏菌

中文学名:豹斑毒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 pantherina (DC. : Fr.) Schrmm.

中文别名:豹斑毒伞、满天星(四川)、白籽麻菌(四川、广西)、斑毒伞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直径7.5-14cm,盖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有时污白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块或颗粒状鳞片,老后部分脱落,盖缘有明显的条棱,当湿润时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5-17cm,粗0.8-2.5cm,表面有小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膨大有几圈环带状的菌托。菌环一般生长在中下部。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椭圆形,10-12.5μm×7.2-9.3μm,非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阔叶林或针叶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等。

经济用途: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及时用阿托品疗效较好。另外可利用来毒杀苍蝇等昆虫,用于农林业生物防治。此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雪松、冷杉、黄杉、栗、栎、鹅耳枥、椴等树木形成菌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