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龙洞
位于昭通市北郊,距昭通城12公里,这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楼台上雕梁画栋,飞檐彩亭。轩内苍松成林、翠竹成荫、绿茵满地、碧水环绕,曲径通幽,一古寺藏于林深洞口处,洞口恢宏,洞顶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一泓清泉从侧洞中汩汩流出,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是昭通市的城市主要水源之一,整个景区总面积134公顷,其中山林68公顷,庭院28公顷,水库38公顷,是一个天然森林公园,是人们览胜、休息、划船、垂钓的避暑胜地。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当明月升空后,天上的月亮就会倒映在龙泉之内,龙泉中的明月又会反映在洞内岩上,“三个月亮”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人称“龙洞吸月”。
漫谈大龙洞
发展篇:
昭通大龙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云南旅游大省的战略决策下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而发展起来的。
大龙洞旅游风景区位于昭通市城北十公里的九龙山下,景区内古树参天、苍松挺拔、古观深卧,洞内一股甘冽清泉流出,汇集成潭,源远流长……
公司在各级各部门及昭通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投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是游客娱乐、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当前,公司正为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胜地而努力奋斗!
人物篇:“文齐”
文齐(生卒年不详),字子奇,梓潼(四川梓潼县)人。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犍为郡南部朱提(今昭通)等5县设南部都尉管辖后,平帝元始(公元1-5)末年,文齐任都尉。朱提南十里(《续汉志》注引作“数十里”)有龙池(大龙洞),池周四十七里。文齐率彝汉民众开凿大龙洞水源,修沟渠引池水灌溉稻田,为老百姓兴利。文齐后任益州太守,主持造陂池,开渠引水灌溉,垦田二千余顷,“率厉兵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公孙述起兵成都占据益州,文齐据险固守,公孙述拘留其妻,以封侯为诱饵,文齐不降。光武帝十二年(公元36年),汉军击破公孙述,文齐被徵为镇远将军,封成义候,逝世后,郡人在大龙洞建庙祭祀他的功绩……
景点篇:“龙洞吸月”
昭通市城北十公里——大龙洞,峰岭秀丽,层峦叠嶂,素有“九箐十三峰”之称;山深林茂,巍峨葱茏,登高远眺,昭鲁坝子尽收眼底,夕阳西下,水天一色,使人心旷神怡。在悬崖陡壁下有一个幽深的古洞,一泓清泉汩汩流出,蓄在潭中清澈见底,潭底有一块岩石,名曰犀牛,每逢中秋之夜,月映洞中泉,复照石壁之上,犀牛在月光照射之下,犹如抬起头来一般,有鼻有眼,形象逼真,清风袭来松涛阵阵,凝目而视,三月同辉,郡人称之为“龙潭映月”又名“龙洞吸月”。大龙洞道观三面青山环抱,前通大道后靠溪冈,松柏苍苍,柳绿如烟,楼台隐现,玉磬长鸣,形成了集历史人文,宗教文化,风景名胜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道教历史篇:昭通古称朱提,宋称乌蒙,清雍正九年易名为昭通府。道教传入昭通很早,东汉时,祖天师张道陵在蜀中鹤鸣山修道创立了五斗米道,设立二十四“治”,治是五斗米道在各个地区的教务活动中心,“二十四治”大多分布于今四川省境内,但其中有两“治”的管辖范围延伸到了今云南省的地域内,犍为郡有一“治”(稠粳治),越西郡有一“治”(蒙秦治);犍为郡和越西郡系西汉武帝时所设,犍为郡共辖12县,地域包括今四川简阳、彭山以南至云南昭通、曲靖北部,郡治设在今四川宜宾。昭通秦开五尺道,三国时昭通为蜀国南中朱提郡,道教约东汉末年由四川传入昭通。据《民国昭通县志》、《昭通地区志》、《昭通市志》等文献记载:大龙洞东汉时建有龙神祠,清乾隆五年始建大龙洞道观,道教全真龙门派道士自清乾隆起一直主持大龙洞道观。
传统篇:“二月八庙会” 昭通是彝族先民的发祥地之一,自先秦起便在此聚居、生息、繁衍,据《古滇人图说》、《正德云南志》等史籍称:乌蒙、东川等地自古有祭龙、迎神等活动。昭通地区古称“乌蒙”,“乌蒙”名称始源于彝族先民首领人名,彝族人自称“罗鲁”意为虎和龙的传人,龙是主宰风调雨顺之神,水是龙的化身,是人类的生命源泉,据说,上古时天大旱,人们天天到大龙洞求龙王下雨,终于在二月初八感动了龙王,救活了庄稼,保证了丰收,为此,便在此修建了龙神祠,并且每年二月初八到龙洞祈福求雨。
道教民俗:道教是一个敬天尊祖,法天效地的宗教。在漫长的道教文化发展中,崇道习俗是一个长久的文化积淀,是人们在一年中特定时日内举行某种活动的习惯性行为。崇道祭祀三清、玉皇、国神、雷祖、斗姥、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等神灵的习俗,在群众中影响很深。
“三元节”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说“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唐玄宗曾颁布《禁三元日屠宰敕》,要求“自今后,两都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起十三日至十五日,并宜禁断屠宰。”中国民间大范围的掀起了对“三官”(三元)的崇拜,民俗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即由道教而来。在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中,又以“中元节”在昭通影响最大,祭祀祖先并祈望地官能够赦免亡灵之罪;节期为农历初一至十五,各家设绿豆芽以献祖宗,十二至十四置水饭,烧冥衣,化纸钱以示孝敬祖先,初一至十五到庙中请道士作法事,超度之魂,千家万户莫不如此。
“祭财神” 财神是古代民间信奉的司财之神,多指赵公元帅,关公为武财神之说。赵公元帅身兼数职,既是神霄元帅,掌管驱雷役电,呼风唤雨,又是修道守护神,掌管玄坛传度,训导建功谢罪,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又为财神保护财源广进,财路大开。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正月初五为财神节日,举办“财神会”,信徒齐往财神殿祈求,商人请财神供奉店中,一般百姓也请财神到家,开财门,安财神在昭通民间盛行。
“祭南北斗” 中国古人很重视对星象的观察,在众星之中,道教特别推崇南、北二斗星君,认为“南斗六司与北斗七政分职共理三才,六合八卦,九宫,总辖中外”所谓“北斗落死,南斗上升”主管人的生死寿夭,道教自古便有礼斗祈命之说,诸葛亮五丈原禳星拜斗家喻户晓,每年农历六月和九月,设坛讽经,燃灯庆祝,自今盛行。
“祈求文昌帝君” 文昌,本为星官名,古代星相家认为是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为流传,旧时,各地宫观都有文昌阁、文昌宫、文昌殿,读书人无不顶敬文昌,呈一时之盛况,自今盛行。
风水篇:“真龙宝地” 大龙洞的地理环境,自然天成,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的五大要素龙、砂、水、穴、向,件件具足,山脉雄健,左右出脉如合拱环抱,泉水汩汩流出,进入如金盘般的北闸水库。古人所说的“山管人了,水管财”格局已成。
传说篇:
大龙洞内有天然形成的钟乳石,形态各异,花、果、树、木、虫、蛇、鸟、兽,甚至有的象人体的脏腑,自今仍有几处象人的肝脏、肺脏等,旧时传说久病之人医治无效,便到龙洞来虔诚祈求,请上一瓶龙泉水,刮下一点类似所患部位形态的石块粉沫吞服后便痊愈。 旧时大龙洞水源处,有一钟乳石柱悬在空中,形象一尊观音祖师,经能工巧匠稍加雕凿即栩栩如生,微妙微肖,称为飞来观音,有求必应。另有“摸石乞子”之说,据《郡国志》记载:“乞子石”在马湖南,岩东石腹中,流出小石,携石入怀中,古人乞子有验于此。大龙洞有“母石”,昭通古人常到大龙洞求子,他们把洞中的小石头称为“乞子石”,据说:只要摸到“乞子石”的妇女就会怀孕,来年定会生儿子。汉代后,汉族迁入昭通也承袭了这一习俗;道教传入昭通入住大龙洞后,求龙祈福,摸乞子石,逐渐演化成了游春、祈福、祈子为一体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