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地星

中文学名:粉红地星
拉丁学名:Geastram rufescens Pers.
分类地位:马勃菌目、地星科、地星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或中等,在开裂前埋于土或地面基物下,近似球形,顶部咀部不明显 。成熟后开裂外皮层开裂为6-9瓣 ,反卷 ,张开时总直径可达5-8cm ,外层松软常与砂粘结成片状剥离,中层纤维质,干后外表呈蛋壳色,内侧菱色。内层肉质,新鲜时很厚,常裂成块状脱落,干后变成棕灰色至灰褐色的薄膜。内包被无柄,膜质,肉粉灰色,直径1.5-3cm,粗糙至绒状,顶部不定形或撕裂成口。孢子球形,褐色,具小疣,3.5-5.5μm。孢丝管状,厚壁,褐色,不分枝,粗3-6.5μm或更粗。
生态习性:夏末秋季在林间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长。
分布地区:河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江苏、湖南、四川、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