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虫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垂头虫草

中文学名:垂头虫草

拉丁学名:Cordyceps nutans Pat.

中文别名:下垂虫草、半翅目虫草、椿象草。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肉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

形态特征:子座长9-22cm,柄部长4-16cm,粗0.5-1mm,稍弯曲,黑色似铁丝,有光泽,硬,靠近头部及头部红色变橙色,老后褪为黄色,头部梭形至短圆柱形,长5-12mm,粗1.5-3mm。子囊壳全部埋生于子囊座内,狭卵圆形,500-630μm×145-200μm。子囊长500μm左右,粗3-6μm,内含8个线形孢子。孢子断裂为5- 10μm×1-1.5μm的小段。

生态习性:生于半翅目蝽科(Pentatomidae)的成虫上,子座1-2个从虫体胸部生出。

分布地区: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贵州、吉林、福建等。

经济用途:据记载,此虫草可入药,功效同冬虫夏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