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暮,傍晚的意思。

“暮年”只是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五十以后。

据《礼记》记载,普通百姓,“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五十既然杖于家,当然是不劳作了,故五十以后可称暮年。注:杖,执杖,拄拐杖。

暮年mùnián

暮: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篆体上下皆草),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常喻指年老,衰老,迟暮。

如:藐是流离,至于暮齿。——庾信《哀江南赋序》

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吕氏春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这里“暮年”是两个词,“暮”即“晚”。)

暮年:老年、晚年,通常含有衰迟之意。(不必坐实到多少岁。)

如: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曾皓日渐衰颓的暮年里, 愫方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