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
古公,姬姓,名亶父,人名,又被尊称为“周太王”。 陕西省旬邑县(古称“豳”)人。
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32代孙。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吏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上古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而戎、狄等游牧部落却常侵逼。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绵》),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岐山山脉绵亘东西,以西北诸峰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系天然屏障。经占卜后大吉,就决定在此定居。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纷纷皆来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定国号为“周”。《诗经鲁颂 閟宫》说:“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他有三个儿子: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和季历。古公亶父在位时,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即周文王),想让姬昌以后能继承王位,但是周人的传统是长子为裔,而姬昌是他三儿子季历儿子。太伯、虞仲明白古公亶父的心思,就欲让位给季历,出游荆楚,在夷蛮之地断发文身,失去了消息。于是古公亶父去世后他的小儿子季历继位,后来季历又传位给姬昌。周武王姬发在位时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而太伯最后在东部沿海建立了吴国,在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一时。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是一位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缔造者之先驱。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参考 古小彬总编《古氏史志》、《古姓史话》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