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科索沃的外交
虽然科索沃仍未被联合国承认,但是现时已获部分国家承认,及或将会可能于该国设立大使馆,目前世界上已有62个国家予以承认(2009年7月),但并非所有承认科索沃的国家或地区都被科索沃接受,例如科索沃明确不接受台湾承认。以下是承认国家列表:
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伯利兹、秘鲁、哥伦比亚、巴拿马、多米尼加
亚洲地区:阿富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巴林、约旦
欧洲地区:法国、英国、德国、波兰、丹麦、瑞士、瑞典、挪威、芬兰、冰岛、荷兰、爱尔兰、土耳其、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立陶宛、圣马力诺、捷克、马耳他、爱沙尼亚、葡萄牙、黑山、马其顿
非洲地区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冈比亚、科摩罗
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马绍尔群岛、瑙鲁、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
正面支持孟加拉国、卡塔尔、巴基斯坦、海地、东帝汶、阿曼、圣卢西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也门、毛里塔尼亚、萨尔瓦多等国则表示支持科索沃独立,并将会承认其合法国家地位。
概况
科索沃科索沃(Kosovo),原是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省,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887平方公里,行政中心普里什蒂纳,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塞尔维亚族人,克罗地亚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由于种族冲突等原因,大量少数民族(如塞尔维亚族)离开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断上升。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由联合国管辖。境内多丘陵山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00毫米。农业以谷物、烟草、葡萄种植为主。山地饲养牛、羊。有占全国一半的铅、锌矿和60%的煤矿。工业以采矿、电力、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城乡手
工艺和手工业普遍。重要城市还有佩奇和普里兹伦。
“国旗”、“国徽”、“国歌”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的“议会”在通过“独立”
宣言的同时,但是科索沃的“独立”违反联合国宪章,至今中国未承认科索沃,表示严重关注。
科索沃“国旗”为蓝色背景,下方是金色的科索沃版图,上方是六颗白色星,代表着科索沃的民族多样性以及其对欧洲和欧盟的渴望。
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的“独立”庆典上,人们挥舞着的,是阿尔巴尼亚国旗。黑色、红色和双头鹰是阿族人古老的象征。
科索沃“国旗”下方金色地图表达了科索沃议会和政府希望北部米特罗维察和塞族飞地以北地区不会分裂。
科索沃“国徽”大体与“国旗”相似。
关于“国歌”,2008年6月11日,科索沃议会通过了科索沃“国歌”,72票赞成, 15票反对, 5票弃权。
立法者也将开始设计“宪法”草案的副本。
人口与经济科索沃有200多万居民,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马其顿族等。科索沃的人口出生率极高,因而人口增长非常快。1988年科索沃人口增长率为2.4%,而同年南斯拉夫全国人口增长率只有0.62%,其出生率之高,可称得上是南斯拉夫乃至整个欧洲的“冠军”。 1948年科索沃自治省只有73.3万人,只相当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50%,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44%,但到了1990年,科索沃人口已远远超过了斯洛文尼亚和伏伊伏丁那。
在科索沃,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信仰伊斯兰教,特别在农村,有许多虔诚的穆斯林。目前在科索沃农村阿尔巴尼亚族聚居区,—夫多妻制还很盛行,有的男人可以娶四、五个妻子,生育几乎没有节制,有的家庭四代、五代同堂,这也是造成科索沃经济十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的7.9%,但社会生产总值只占原南斯拉夫的2.2%,出口只占1.4%,是原南斯拉夫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科索沃也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科索沃碳、铅、锌、铬和银含量丰富。战争中,大部分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只有农业有望收获。
历史
周边环境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到公元14世纪,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统治下,塞尔维亚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马其顿和希腊,而科索沃则是王国的中心。当时的地缘政治学认为,统治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苏丹穆拉特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的梅尔勒平原同塞尔维亚王子拉萨尔率领的基督教联盟军队进行决战,结果,穆拉特与拉萨尔双双战死,科索沃从此被土耳其人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贝尔格莱德落入土耳其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
土耳其的占领导致巴尔干地区一分为二,南方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北方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拉渥尼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当时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亚洲专制主义则是愚昧、腐败、混乱和暴戾的同义词。许多塞尔维亚人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奴役,纷纷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别是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则移居科索沃,填补了塞尔维亚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实施一种改变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当地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则贩依天主教。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伊斯兰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政府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故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塞尔维亚人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这种长途跋涉在17世纪达到高潮。历史资料表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约有三、四万塞尔维亚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的60%以上,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土耳其宣战,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长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急剧减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人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由于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于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时期,占领者并未遭到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相反当地居民对于加入统一的大阿尔巴尼亚感到格外兴奋。
当时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两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对科索沃的归属各执己见。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但该决定随即被南共中央反对。1944年 l1月,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政府。3月16日,军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政权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1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议会决定将科索沃并入塞尔维亚共和国。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不过,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将科索沃规定为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但这又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独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了一个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在60年代,大约有7~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到科索沃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发达地区要求取消国家控制,而塞尔维亚则坚持中央集权和联邦掌握投资基金。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总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统治的发达地区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塞尔维亚人,但出生率却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困状况。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长率为3.79%,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数增加到 100万,而南斯拉夫全国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1968年,科索沃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首次要求自治,并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同意让科索沃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了总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决要求日益强烈。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差不多的权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阿族知识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许多塞尔维亚族人纷纷离开科索沃到其它地区寻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怀不满,成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核心。
1980年5月,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个人权威的领袖,各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1981年3月至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行骚扰,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废除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矛盾和经济危机而走向四分五裂,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利用民族主义情结来争取群众,提高自己的威望。塞尔维亚无力阻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但它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米洛舍维奇正是利用了塞尔维亚人的这种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提出了“大塞尔维亚”的口号。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派军队平息阿族矿工的罢工和学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新闻机构都被取缔。阿族人同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和枪战,20多人死亡,许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尔维亚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镇压阿族示威者。面临着塞族的“大塞尔维亚主义”,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希望破灭了,塞、阿两族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骚乱越来越严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坦克和飞机,并在科索沃实行宵禁。但此举并未消灭阿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塞、阿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矛盾日益恶化了。
由此可见,科索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个难题,它既经历了上下两干多年的曲折演变,又遭受过列强的蓄意摆布,至今在许多争端上仍难辨是非。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尔维亚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的。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这样,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独立,而塞尔维亚人又不会轻意舍弃他们十分珍爱的“故土”。科索沃这颗巴尔干的“定时炸弹”时刻存在着爆炸危险!
科索沃危机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机爆发。
科索沃原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人口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阿族人于1991年单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近两年又组建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手段独立,当然南联盟是不会接受的。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装分子同塞族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从此,阿塞两族的矛盾升级,武装冲突不断。
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急了,他们认为,如果科索沃局势失去控制,将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比波黑战争更可怕的战争,从而甚至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西方国家介入了科索沃危机。7月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政府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
有战争就有难民。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10月11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科索沃战争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热化,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
时任北约秘书长的索拉纳,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联合国维和1999年6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国集团提出的一个和平计划(八国集团包含七个西方工业国和俄罗斯)。安全理事会支持这一计划,授权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员国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敌意、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促进难民的回返。计划还请求了秘书长建立暂时的国际平民行政局,使人们可以享受实质上的自治,拥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撤退之后,北约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动,有50万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进入了该地区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的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立刻建立了一个安全存在。该任务的复杂性和其范围之广是空前的。安全理事会授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科索沃地区享有特权:包括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权力,以及司法管理权。该任务有四个主要方面:联合国直属的民政、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负责的人道主义者援助、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引导的民主化和机构组建、以及由欧盟管理的经济重建问题。在联合国的名义下,这是一个独特的团队合作,也使四个国际组织走到了一起。
在战争期间逃亡的85万难民中至少有84.1万人回了家,首要问题是帮助他们度过严冬。完成这项任务以后,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在重建正常生活,确保长期经济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派团颁发了一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罢免,银行业,许可证发放,建立一个财政权力中心和科索沃预算中心等等。同时,特派团还与族裔社团的领导建立了对话关系,重建公共设施,开办学校。
一个联合临时行政结构成立,成员包括各民族团体的代表。在整个区域,布置了3000多名特派团警官,建立了一个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数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务局。科索沃解放军于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员编入民间社会。停火后的几个月中,约有21万非阿尔巴尼亚族的科索沃人离开了科索沃去塞尔维亚和黑山(现已独立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国家),一个联合委员会确保他们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逐渐被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替代,尽管该组织在当地起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用以强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从属于民事管理部门。新的“警察和司法”机构直接受联合国的领导。
对非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安全保护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进展虽然巨大,但总体局势尚为紧张,对非阿尔巴尼亚人的威吓、谋杀、暴力在继续进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在驻科索沃国际安全部队的保护中被隔离开来,为了打破有罪不受惩罚的圈子,鉴于司法系统的恶化,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开始任命国际法官和检察官。
在2001年4月,针对前南斯拉夫的国际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和其他4人在“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平民进行一系列攻击”中犯有反人道罪,并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会取消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武器制裁。11月,举行了全科索沃选举,选出了120名立法大会成员。2002年3月,大会选举了该地区的首任总统和总理。
尽管如此,在发展临时民主机构,确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两个议题,联合国特使团领导觉得被迫否决科索沃大会的议案——一次是关于边境问题;另一次是他们未能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安理会完全支持这些决定。
近2003年底,高级官员为联合国协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标准,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选举活动;自由新闻媒体报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统。12月30日,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把一些特别责权转交给地方临时政府,保留了一些权力,包括安全、外交、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能源等。
正式恢复主权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和北约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地区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啻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约和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erritorial Missile Defense)、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一方面,美欧对决使欧洲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认为,白种人的欧洲同属于基督教文明。其实不然,俄罗斯之所以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共属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因而两国同仇敌忾地坚守科索沃底线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内。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同属于东正教。前南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属于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就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独立的过程中,同属于东正教的塞浦路斯和希腊也表达反对之意。因此,科索沃独立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渐发酵,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民族、宗教冲突的苗头。这给致力于欧盟全面整合的欧洲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由于普京总统调整了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和美欧展开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开始惊呼“冷战”重来。由于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战略制约作用,欧盟对俄罗斯处于又惊又怕的矛盾心态中。为了化解俄罗斯的忧虑,北约已经考虑让俄罗斯加入TMD的计划。总之,俄罗斯的国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此外,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现实因素还包括,眼下美国正酝酿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俄罗斯支持塞尔维亚,其实也是对本国命运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独立其实也激活了美欧之间的矛盾。虽然美欧都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独立进程和方式上却存在不同。美国主张急独,认为“关于时间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布什总统语)。欧洲则希望同时吸收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方式温和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这一矛盾其实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就有所体现。一方面惊惧于美国军事力量对北约的主导控制,欧洲开始警醒建立独立防卫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战争的当年12月份,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就作出了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决定。欧盟计划组建一支5万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法国前国防部长就认为,科索沃战争是“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另一方面,厌倦战争的欧洲人不愿意在欧洲本土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尤其美国在欧洲做出部署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决定之后,欧洲各国尤其北欧国家对于深陷美欧冷战式对抗颇为不满。现在的问题是,欧盟的算盘落空,如亲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后,虽然对加入欧盟充满期待,但是对于科索沃独立却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不仅反对科索沃独立还将降低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的外交关系。联想到此前和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警告乌克兰亲欧将其视作导弹打击目标的信息,俄罗斯不惜和欧盟死掐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科索沃独立,将会造成俄欧相争,美国得利的尴尬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隐形的美欧矛盾可能就会大白于天下。
科索沃独立也并非美、欧、俄、塞、科的私事,对国际形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美欧等国以意识形态的偏见,先是绕过联合国通过武力侵凌一国主权,继而鼓励分离主义脱离母国的做法成为一种不可宽恕的违反国际法行为。这种由大国集团操纵所谓“民族自决”的做法,将会鼓励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效仿,导致全球性的动荡不安。
其次,美欧支持科索沃阿族民族自决,却又反对前南地区塞族的民族自觉,体现了美欧一贯的双重标准。这加剧了该地区擦枪走火的危险性。由于巴尔干地区激燃了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科索沃独立所引发的欧美俄多边矛盾和利益纠葛会不会引发新的冲突,让人忧虑。必须指出,科索沃独立和中国核心国益也有密切关系。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前南大使馆被“误炸”,引发中美间一场差点擦枪走火的大危机。现实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台湾难题,加之也有外部势力介入,对西方主导的“民族自决”游戏应该有足够的警惕。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索沃独立没有经过联合国达成共识,属于自行宣布独立,从国际法的角度讲,也属于不妥行为。由于俄罗斯表达出在联合国内决议否决的立场,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当慎思以对,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争取最大利益。
科索沃总理塔奇表示,在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志”将得以实现。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已出现了海报,海报呼吁人们在庆祝活动期间保持平静。一个用阿尔巴尼亚语写的海报称:“有尊严地进行庆祝,为了一个好的开始,为了科索沃。科索沃欢迎未来。”
与此同时,科索沃议会于2008年2月15日举行会议以通过一系列在独立后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确保科索沃塞尔维亚少数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里什蒂纳的当地报纸称,议员们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里什蒂纳,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时后开会。除了在独立宣言上签名外,议员们还将批准官方印章和国旗。
目前,我国尚未承认科索沃独立并与其建交。
科索沃问题有关各方立场塞尔维亚
坚决反对科索沃成为独立国家,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反复重申任何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努力都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按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承认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组成部分;二是科索沃不能单方面宣布独立或采取类似举动。塞尔维亚只同意给予科索沃实质性高度自治,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行为视为非法行径。
科索沃阿族
占科索沃总人口90%的阿族人一直谋求科索沃独立。在谈判中,科索沃阿族一贯坚持除了“独立”其他一切免谈的立场,拒绝接受塞尔维亚提出的妥协方案。2007年12月10日,科索沃阿族谈判小组发言人斯肯德·希塞尼表示,科索沃阿族自治政府将与西方国家就科索沃独立及国际承认问题展开密集磋商,并将在2008年5月之前宣布科索沃独立。
美国
支持科索沃独立,表示只有科索沃独立才能保证巴尔干地区的稳定。2007年12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将与盟国密切合作,并主张科索沃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实现独立。主导科索沃问题谈判的“三驾马车”特使中的美方代表威斯纳曾表示,科索沃的唯一出路就是独立。
俄罗斯
支持塞尔维亚,坚决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007年12月10日表示,一些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俄罗斯外交部17日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认真考虑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后果,建议制定科索沃问题“路线图”。
欧盟
欧盟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西班牙、希腊、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暂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但塞浦路斯则坚持科索沃地位问题应由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决定,表示将不会承认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国家。意大利则主张,欧盟通过加快与塞尔维亚入盟谈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对科索沃独立。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2007年12月18日表示,在科索沃问题上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
中国
中国一直认为,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决科问题的最佳途径。科方采取单方面行动的做法,可能产生一系列后果,给巴尔干地区和平与稳定以及在科实现建立多族裔社会的目标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中方对此深感担忧。科索沃的独立对中国的台湾及西藏问题也同时敲响了警钟。
各国对科索沃独立的态度支持的国家
阿富汗:科索沃独立以后第一个宣布承认的国家
哥斯达黎加:已经承认科索沃独立
阿尔巴尼亚:承认科索沃独立,双方已经互设使馆。
法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土耳其: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美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英国:已经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并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澳大利亚:科索沃独立第二天宣布承认
塞内加尔:科索沃独立第二天宣布承认,第一个承认科索沃独立的非洲国家
拉脱维亚:科索沃独立第三天宣布承认,2008年6月10日,科索沃与拉脱维亚建交。
德国:科索沃独立第三天宣布承认,2月20日,德国在科索沃开设使馆。
爱沙尼亚: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4月24日,科索沃与爱沙尼亚建交。
意大利: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5月15日,意大利驻科索沃使馆开馆。
丹麦: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3月6日建交。
卢森堡:科索沃独立第四天宣布承认
秘鲁:科索沃独立第五天宣布承认
比利时:2月24日承认,并开设联络机构。
波兰:2月26日承认
瑞士:2月27日承认,3月28日开设驻科使馆。
奥地利:2月28日承认,3月20日开设驻科使馆
爱尔兰:2月29日承认
瑞典:3月4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荷兰:3月4日承认
冰岛:3月5日承认
斯洛文尼亚:3月5日承认,5月15日开设驻科使馆。
芬兰:3月7日承认,设有联络处。
日本:3月18日承认
加拿大:3月18日承认
摩纳哥:3月19日承认
匈牙利:3月19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克罗地亚:3月19日承认,目前已经有联络处。
保加利亚:3月20日承认,并开设使馆。
列支敦士登:3月25日承认
韩国:3月28日承认
挪威:3月28日承认
马绍尔群岛:4月17日承认
瑙鲁:4月23日承认
布基纳法索:4月24日承认
立陶宛:5月6日承认
圣马力诺:5月11日承认
捷克:5月21日承认
利比里亚:5月30日承认
塞拉利昂:6月13日承认
哥伦比亚:8月6日承认
伯利兹:8月7日承认
马耳他:2008年7月9日,马耳他外长托尼奥·博格称,马耳他政府应该承认科索沃。他建议马耳他政府承认科索沃。8月21日,马耳他正式承认科索沃
萨摩亚:9月15日承认
葡萄牙:10月7日承认
黑山:2008年10月9日宣布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并将于当晚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马其顿:2008年10月9日承认
阿联酋:2008年10月14日承认
马来西亚:对科索沃独立持欢迎态度,但是不准备“过早”承认科索沃独立。在最近塞尔维亚发起的反对科索沃独立的联大投票中,马来西亚投了弃权票。但最后于2008年10月30日承认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2008年12月5日承认
巴拿马:2009年1月16日承认
马尔代夫:2009年2月16日承认,4月16日两国建交
帕劳:2009年3月6日承认
冈比亚:2009年4月7日承认
沙特阿拉伯:2009年4月20日承认
孟加拉国:总理法赫鲁丁·艾哈迈德在会见美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时说,孟加拉国已经准备承认这个“欧洲新国家”,并协助科索沃以后的建设。
卡塔尔:卡塔尔首相称,他的国家正在“承认科索沃的进程当中”。
海地:海地驻美大使雷蒙.约瑟夫称,海地正在承认科索沃的进程当中。
此外,科索沃一独立,台湾当局就予以“承认”,但科索沃对该“承认”不予理睬,科索沃民主党发言人称,科索沃正寻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反对国家:
阿尔及利亚:外长梅德尔西称,国际法应该得到尊重,阿尔及利亚现在还不能承认科索沃,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安哥拉:总统通过安哥拉驻塞尔维亚大使重申安哥拉尊重塞尔维亚的主权、领土完整,不承认科索沃。
阿根廷:外长塔亚那明确表示不支持科索沃独立,因为这会影响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的解决。
亚美尼亚:援引纳卡问题,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阿塞拜疆:成科索沃独立是违反国际法的,阿塞拜疆不予支持。
白俄罗斯:谴责科索沃独立,总统卢卡申科给塞尔维亚总统写亲笔信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玻利维亚:明确表态反对科索沃独立。
巴西:只有塞尔维亚承认科索沃独立,巴西才会承认。
古巴:谴责北约推动科索沃独立,不支持其独立。
塞浦路斯:尊重塞尔维亚领土完整,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厄瓜多尔:强调遵守国际法,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但2009年其立场有所松动。
格鲁吉亚:拒绝承认科索沃。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称:我们已经明确表示,我们没有任何承认科索沃的打算,以后也不会有。
希腊:长期以来同中国一样,表达关切和稳定的渴望,但不作出直接表态。8月底,希腊外长巴科扬尼斯在针对高加索危机发言时称,称希腊不承认科索沃,也不会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科索沃护照目前在希腊不被承认。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称,需要“评估事态”,未表态。但是2008年7月31日,印度驻塞尔维亚大使斯瓦鲁普称,印度尊重国际法,对科索沃分离主义政权不予承认。
印度尼西亚:2008年8月26日,印尼驻塞尔维亚大使达林蒙特称,印尼将遵守国际法准则,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但是2009年3月31日印尼总统苏西洛表示印尼很可能承认科索沃独立。
伊朗:总统内贾德已表态,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以色列:对科索沃人民表示同情,但是现在不打算承认科索沃独立,因为这不便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国会议员巴利拉进一步宣称以色列不赞成科索沃独立。
哈萨克斯坦: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10月,外交部长马拉特.塔任更重申了这一立场。
肯尼亚:外长明确表示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吉尔吉斯斯坦:不承认科索沃独立,因为这将会给分离主义活动提供先例。
老挝:强调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利比亚:以往宣称不承认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卡扎菲称,应按照联合国决议解决问题。然而10月2日,科索沃外长希塞尼称,利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塔尔希将投票反对塞尔维亚关于质疑科索沃独立的议案,并拥护科索沃独立,但是埃塔尔希后来并没有参加那项投票。2009年4月9日,卡扎菲向塞尔维亚大使明确表示将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马里:称科索沃独立违反国际准则。
摩尔多瓦:对科索沃独立表示“严重关切”,将不会承认科索沃。
罗马尼亚:议会中投票,以357:27的结果作出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决定,总统和总理也都不支持。
俄罗斯:强烈反对科索沃独立,称这是一个“可怕的先例”
塞尔维亚:视科索沃为自己的一部分,自然反对其独立。
新加坡:希望通过国际调解作出协议,10月8日,新加坡在联大会议上发言不支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斯洛伐克:副总理称,科索沃开了越过国际法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先例。总理罗伯特·菲乔称,斯洛伐克没有义务很快作出决定,甚至不排除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可能。10月,斯洛伐克总理菲乔重申了不支持科索沃独立的立场
西班牙:外长莫拉蒂诺斯称,科索沃独立违反国际法,西班牙不予承认。
斯里兰卡:称科索沃独立开了一个非法的先例。
苏丹:在土耳其在伊斯兰国家会议当中提出有利于科索沃的议案,苏丹投了反对票。在8月28日,苏丹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布杜勒.马哈茂德称,苏丹反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在10月塞尔维亚提出的投票当中,苏丹投了赞成票。
坦桑尼亚:总统向塞尔维亚大使重申反对科索沃独立。
塔吉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明确表态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乌克兰:明确表示将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乌拉圭:已经明确表态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委内瑞拉:反对科索沃独立,因为这是美国在背后操纵的。此外,总统查韦斯还指责美国通过科索沃独立来削弱俄罗斯,称科索沃总理为“美国人扶植上台的恐怖主义分子”
越南:科索沃独立是不合法的,只能使局势复杂化。
中立或观望国家:
巴林:将给予科索沃财政上的帮助,但对于承认一事暂只字未提,2009年3月起巴林开始做出准备承认的姿态。
巴巴多斯:驻维也纳官员会见了科索沃外长,并称将说服他的国家承认科索沃。
贝宁:表示将考虑承认问题。
波黑:不急于承认科索沃独立,需要考虑国内众多塞族人口的感情。2008年8月2日,波黑外长阿尔卡拉伊表示,波黑将不承认科索沃护照。然而,9月26日,波黑总统西拉伊季奇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称,对科索沃独立表示支持,但是坚持说这只是个人声明,而不是官方声明。
智利:对此表示关切,希望各方尊重国际法,平等谈判。
中国:对此“严重关切”呼吁双方谈判,在国际法框架内解决问题。
科摩罗:发信祝贺科索沃宣布独立一周年。并表示愿意加强两国合作。
埃及:强调国际法和区域稳定,9月29日,埃及外长盖特称,将紧密关注科索沃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日,埃及驻塞尔维亚大使纳吉布在接受塞尔维亚媒体采访时表示,埃及尊重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相信双方最终可以达成一个双赢协议。
埃塞俄比亚:观望并准备做出决定。
格林纳达:将遵守加勒比共同体的共同决定。
加纳:加纳总统库福尔称,将跟随联合国的行动作出决策,希望塞尔维亚得到“真正的和平和稳定”
约旦:按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行事。2009年4月24日称,正在和埃及协调承认事宜。
科威特:希望有关各方达成合理的协议。
毛里塔尼亚:将很快承认科索沃独立。
墨西哥:呼吁各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不急于作出决定。
摩洛哥:观望当中
莫桑比克:将会在适当的时间作出适当的决定。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称,新西兰不会在如此形势下承认科索沃独立,正式声明尚未作出。
尼加拉瓜:对这一事件还没有成熟的意见。
尼日尔:外交部长杜尔.马吉乌会见了科索沃议长克拉斯尼奇,后者给了她一本《科索沃宪法》。她对此表示感谢,并称将把科索沃地区的政治进程向总统作汇报。
阿曼:据称已承诺支持科索沃。
巴基斯坦:只承认“合法独立”的科索沃。但是2009年1月28日,巴基斯坦驻奥地利大使称,该国承认科索沃只是“时间问题”
巴拉圭: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正在分析。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发表声明,强调通过对话保持地区稳定。
葡萄牙:总理称将询问总统的意见,而总统说,科索沃的独立是“不正常的”,葡萄牙不应该在没有严肃考虑的情况下就作出承认。
圣基茨和尼维斯: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是否承认科索沃。
圣卢西亚:从2009年3月25日发表的声明来看,言论偏向于承认科索沃。
所罗门群岛:暗示将承认科索沃护照,但是没有官方声明。
南非:敦促双方深入谈判。
泰国:按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行事。
东帝汶:据称已承诺支持科索沃。
乌干达:尚未作出决定,需要充分考虑。
乌兹别克斯坦:还没有作出决定。但是与此同时,乌兹别克声称,独立一类的问题应该在联大框架内解决。
赞比亚:称政府需要更多时间做出决定。
独立前景恐难引发新战争
科索沃宣布独立后,科索沃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员解读科索沃独立的有关问题。
科索沃或成欧洲隐患
上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联邦的每一次领土分裂都伴随着流血冲突,甚至是战争,这一次科索沃的单方面宣布独立会不会再来一场新的科索沃战争?
有关专家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更不会上升到战争的层面,但是小规模的暴力冲突和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科索沃还生活着10多万的塞族人,他们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北部,阿族主要居住在南部。生活在科索沃的塞族人不同意科索沃的独立,他们和阿族人之间估计还会有流血冲突,但规模不会大。
塔迪奇在2008年2月早些时候再次当选塞尔维亚总统,他虽然也坚持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比另外一位激进的总统候选人尼科利奇要温和,这也意味着塞尔维亚政府对科索沃的独立不会采取激进措施。
塞尔维亚一直否认会用加入欧盟为代价换取对科索沃独立的默认,总理科什图尼察表示这样的行为是有损国家尊严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在塞尔维亚这个国家,真正掌握实权的不是总统,而是总理科什图尼察。
科索沃的独立可能会给周边局势带来更大的动荡。虽然它并入阿尔巴尼亚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后,科索沃很可能与素有“欧洲贫民窟”之称的阿尔巴尼亚一道,成为欧洲地区最大的安全隐患。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已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政府警告若有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即降低与该国的外交级别。
科索沃独立被认为是“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科索沃:流血的土地
随着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率先承认其是“一个国家”,塞尔维亚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科索沃严重的民族矛盾从何而来?很不幸,历史的发展就像过山车一样,反复改变塞族和阿族在科索沃的种族构成,严重破坏了这里的政治和历史积淀。
在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约占90%,塞族人约占10%,还有黑山族人等。原先的南斯拉夫有六个共和国,1991年苏东集团瓦解后,原属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即波黑)以及马其顿相继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建起新的南联盟。2006年5月黑山通过公投独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又单方面宣布独立,完成了历史上南斯拉夫分裂的最后一幕。
■12世纪起,科索沃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后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伊斯兰化科索沃这一名字来源于塞尔维亚语中“黑鸟的土地”一词,据迄今为止可考的历史,生活在科索沃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4-5世纪伊科里·特拉切游牧部落。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并很快同化了当地人。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当时阿尔巴尼亚人还住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的北部高山地带,他们与塞尔维亚人共同生活,并接受了塞尔维亚的语言和一些习俗,诸如和塞尔维亚人共度圣诞节等。此后塞尔维亚族一直以科索沃为中心来扩张自己的版图,到公元14世纪,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统治下,塞尔维亚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马其顿和希腊。科索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当时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注意。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拉查尔亲王的军队和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队,在科索沃荒野开始了战斗。塞尔维亚贵族米洛什·奥贝利克假装土耳其士兵进入土军的军营,他潜入苏丹的帐篷中,用毒药浸过的匕首把穆拉德刺死。但是这并没有能够挽救塞尔维亚。苏丹的儿子巴耶塞德立即平息了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包围了塞尔维亚军队,并将其击溃。科索沃战役之后,塞尔维亚被迫向土耳其纳贡,成为土耳其的附庸,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贝尔格莱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
当时的两大帝国奥斯曼和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分而治之。南方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成了附庸,北方由奥匈帝国统治,统治的种族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许多塞尔维亚人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奥斯曼帝国为便利其统治,采取措施让皈依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约3-4万塞尔维亚人在17-18世纪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科索沃地区也迅速伊斯兰化。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60%以上,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南斯拉夫王国将土地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人,成为20世纪科索沃民族纷争的起点
造化弄人,1912年,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由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盟,打败了日益衰弱的土耳其帝国,科索沃在500多年后又重新归属塞尔维亚。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人口的39%左右,由此阿尔巴尼亚人对塞尔维亚人仇恨入骨。当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时,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许多阿尔巴尼亚人对此拍手相庆,对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则不做抵抗。
1944年l1月,铁托领导的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二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政府。3月16日,军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政权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1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而是成为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
历史的发展就像过山车一样,反反复复地、不厌其烦地改变塞族和阿族在科索沃的种族构成,严重破坏了这里的政治和历史积淀,无法形成稳固的认同力量,主观的政治划分造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激烈冲突,造成了科索沃地区塞族和阿族激烈的对立。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美国、欧洲各国和俄罗斯的干预,进一步促成了科索沃战争爆发为缓和民族矛盾,1963年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修改宪法,把科索沃升格为阿族自治省,1974年进一步修宪,使其成为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联邦单位”,可与南联邦的六个共和国平起平坐,科索沃因此也获得了广泛的自治权利:可以有自己的议会,可以向联邦中央机构派出等额代表并享有否决权。它甚至还享有一些特殊权利,如塞尔维亚修改宪法必须征得科索沃的同意,而科索沃省修改宪法却无需塞尔维亚首肯。铁托的这一政策,使得塞族人感到本民族在科省地位下降,许多人气愤地迁出该地区。因此,塞族人口在科省的比例由1961年的四分之一减至目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中的分离主义活动也日趋频繁,暴乱频发。1989年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开始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中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实行强硬政策,并于1990年颁布新宪法,取消了科索沃地区的大部分自治权利,然而此时的科索沃政策已经积重难返。
1991年,阿族人举行了被视为非法的“全民公决”,决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并在1992年秘密选举鲁戈瓦为总统,随后建立议会和政府。1994年阿族激进分子又在境外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活动争取独立。至此,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对立冲突不断升级,美国、欧洲各国和俄罗斯为了各自利益对科索沃冲突的干预,进一步促成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的全面爆发。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塞尔维亚进行轰炸。经过73天的战争,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为了避免更大的民族牺牲,接受了联合国的调解方案,同意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并且最终让联合国管制科索沃。科索沃迈开了离开塞尔维亚和黑山的第一步。
随着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美国率先宣布承认科索沃是“一个国家”,有关科索沃的前景再度引人关注。目前在塞尔维亚已经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如何避免混乱进一步扩大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