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乡
1.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芦溪乡乡镇简介
芦溪乡地处祁门县最南端,与江西省毗邻,是祁门县的“南大门”。皖赣铁路穿境而过,阊江河、沥水河和查溪河等主要河流在境内汇合,隔山隔水,交通十分不便。全乡辖奇口、芦溪、查湾3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共1951户,总人口6190人,其中农业人口5305人,农村劳动力3341人,共有1645人外出务工。全乡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37850亩,茶园面积4921亩,桑园面积264亩,耕地面积3150亩,森林覆盖率85.5%,是个以林为主,农、林、茶并举发展的乡,盛产的孙义顺“安茶”驰名海内外。
经济发展
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1374吨,油料151吨,茶叶165吨,其中名优茶138吨。财政收入512.4万元,比上年增长50.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77元,比上年增长23.5%。乡镇工业总产值8022万元,比上年增长47.6%,营业收入7782万元,比上年增长40.6%。该乡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稳步发展。
孙义顺“安茶”该乡发展思路是:调结构,谋市场,发展小城镇建设;稳林茶,重桑药,发展多种经营;兴科教,强乡企,发展民营经济。以改善交通条件为主抓手,以南乡与西乡直至江西的交通大循环为依托,打造“南乡边贸小集镇”;以“倒湖水上休闲营地”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傩舞、安茶、古祠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以江南春安茶厂为龙头,大力发展“安茶”富民产业。[1]
特色产业
——素有南大门之称的芦溪乡,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称得上是世处一小桃源,竹排、木船、青山、绿水构成一幅独特的乡间田园风光。秀气中又深藏着特色......说起芦溪,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茶中一枝独秀的“安茶”。安茶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这是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选料精细,加工独特,品质更是出众。在粤东颇负盛名,与“徽六名茶”并驾齐驱。其条身紧结匀齐,色泽黑褐尚润,香气浓郁飘逸、泌人心脾,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但是一种上乘的饮品,还是良药,一直以来岭南中医诊方中常用“安茶”作引,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更是尊它为“圣茶”。
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有解渴清热去火、消瘴避邪、益寿健神、杀菌防腐防癌之功效。1988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制、改进,品质不断提高,需求量大增,在南方市场上深受欢迎,每年芦溪乡生产的安茶供不应求。[2]
文化旅游
芦溪乡位于安徽省祁门县最南端,与江西省浮梁县毗邻,是祁门县的“南大门”。境内山多地少,河汊纵横,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皖南深山区。由于历史的厚爱、祖宗的垂青、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芦溪不仅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还在传承徽州文化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加之又是一个革命老区,更是为芦溪旅游增添了一张红色名片。
一、水运古渡与龙舟赛
古代,阊江是祁门县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木材、茶叶、瓷土等山货土产的出口和粮食、百货的输入全靠水运。明清两代,水运兴盛时,祁门至景德镇一线,河间船只近万,码头近百。春夏汛期,船轲如梭,白帆点点,可直达县城,秋冬水枯,则该用竹筏载运。芦溪境内主要有店埠滩、芦溪、范村、大北港口、倒湖等古渡,有的至今尤存。故清代同治《祁门县志》卷五“风俗”有:“大抵东人资负载,南人善操舟,……”之说。在以水运为生的古时,端午赛龙舟消灾祈福自是不可少,倒湖至今仍保留着这种风俗。倒湖的龙舟比赛就在村前的阊江河上,比赛时,水中龙舟的鼓声、划手的吆喝声,岸边燃放的鞭炮声,观看人群的欢呼声,使整个河都活了起来,场面热闹非凡。那青山绿色与河里的蛟龙、两岸观看的人群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风景。
二、傩舞
傩,是古代驱逐疫鬼的仪式,傩舞就是举行傩祭仪式的一种舞蹈。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成戏曲,故有着戏曲“活化石”之美称。芦溪傩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平安舞”,又叫“地戏”。通常在腊月、立春和端午演出,以祈驱邪扶正,人口平安,芦溪村至今仍保存着跳傩的习俗及面具,这些面具用木刻或用石膏制成,它们是一个青面盘古,一对阴阳面的刘海,一个白面凶星,一个红面吉星,两对头有点短犄的四象,还有一把开山利斧,一只青色金蟾和一只精美的狮子,演出前有祭祀活动,先将“十大元帅图”挂好,呈上供品,焚香叩拜一番,然后鞭炮锣鼓大作,演出开始,表演程序,盘古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最后是狮子告平安。整个演出锣鼓铿锵,节奏鲜明,加之炮竹烘托,气氛非常热闹。
三、古村及古祠
芦溪自古人杰地灵,不仅因水运便捷,商业繁荣,更因教育发达、人才辈出,各名门望族修祠著书,留下许多文物古迹。
1、查湾
查湾是祁门县古代人文昌盛的一座古村,坐落于查湾河畔,四周群山环绕,形势四塞,兵燹罕闻,民风淳朴。五代时原为查姓居住,是以名为查湾。北宋仁宗时,汪华后裔廷茂自芦溪迁此,成为查湾汪氏始祖。明代,汪标、汪溱、汪惟效祖孙三人连中进士,出任中央和地方官,查湾进入鼎盛时期,有“科甲世家”之谓。由为官而显祖,以兴家得望族,因广置田产,收买奴仆以建佃庄,为汪氏服务的有三千郎户、八百家庄仆,故有“三千郎户八百庄”之谚。村中祠堂4座,牌坊3座,汉白玉石狮1对,书院6所(白石讲堂、蛟潭书院、叠峰书院、石潭书院、散修堂、书屋上、合壁家塾),尚有8景(金峰耸秀、石壁古松、双溪垂钓、枝巢观鱼、蛟潭印月、书台文笔、罗星回浪、芦苓夕阳)。
2、芦溪
芦溪村位于阊江与查湾河的交汇处,优良的水埠码头给旧时田地不多的芦溪村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有30多条船跑码头,祁门的瓷土、窑柴、茶叶、木材顺流而下到景德镇,到鄱阳湖、到长江、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食盐、大米、布匹、瓷器又源源不断地载入祁门。因此,芦溪码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在祁门南乡有“小上海”的称号,用当地的老话来说就是“没有卖不掉的芦溪,没有买不来的芦溪”。村中有汪氏宗祠“正义堂”,为正义公所建,三进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惜毁于火灾。其左边有一规模稍小的“衍正堂”,相传正义公为其小妄所建,至今保存完好。村东南有一口古井,大旱之年不干,大涝之年不溢,水位常年如一,十分具有灵性。相传每逢大旱,只要抽干井水“换井”,老天就会普降甘霖。
3、奇口
奇口亦是芦溪的古村之一,其郑氏宗祠叫做“一本堂”,建于庚申年间,坐西朝东,七大开间,代表了郑氏七大分支,当地人说是七梁过江,在祁门独一无二。“一本堂”南边附建有河西郑氏支祠,又叫祠屋,墙中有碑刻10块,为一组塾学乐输碑文,红石质地,阴刻楷书,长约190公分,高约54公分。立碑时间为乾隆五十五年,先后有嘉庆二十四年、同治元年、道光二十五年、咸丰三年,前后延续了70多年,反映了郑氏尊师重教的美好品德。
四、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据芦溪林业站调查,芦溪共有樟树、南方红豆杉、枫香、银杏、桂花等古树名木11棵;在樟村的下边井坞口还有一古树群。另外其他村组的风水林、水口林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碧桃的风水林、罗村的水口林等。
五、安茶的工艺与文化
安茶,是传统工艺名茶,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紧压茶,民间称为软枝茶,明永乐《祁阊志》已有软枝茶记载。安茶产于皖南芦溪,这里二水汇流,三山环抱,茶园多为洲地,土壤肥沃深厚,周围竹木葱茂,水波荡漾,云雾缭绕,为安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安茶选料精细,工艺独特,制作讲究,品质优良。采摘新茶萎凋后,稍加揉捻,经九蒸九晒九露后,压紧装入在箬叶与小竹篓内,再放入烘橱内烘干,茶叶便凝结成椭圆形块状。其条索壮实匀齐,色泽黑褐油润,有槟榔、箬叶香味,且越醇越香。冲泡时汤色澄明,清爽醇厚,味中有甜,不仅是饮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岭南中医诊方常用此茶作引,被两广和东南亚诸国誉为“圣茶”,治病的“仙丹”。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安茶中含有多酚类,有清热止血,能毒消肿,解渴生津、消瘴辟邪之功效,食之益寿而提神。一九八八年,一九九二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一九九二年获国家农业部茶叶品质证书。
六、红色旅游文化
芦溪曾是党的地下交通站、中心支部、芦溪区委、祁门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后,牛宝石、南溪、奇口、周村、礼屋、曲坞、倒湖、中洲山、店埠滩、芦溪、程村、樟村、奇溪、碧桃、罗村、碣上、查湾、中港、尚田、茗滩、宋家山等21个自然村全被人民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有革命烈士15人,并在查湾、奇口各修建烈士墓1座。
1934年10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团开赴查湾休整,在农民郑富镜家大门东侧墙上,写下宣传标语二则,一是“农民起来组织赤色农会!只有苏维埃才能救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工人起来组织赤色工会!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人起来增加工资!□□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工农红军北上抗上先遣队宣”。二是“欢迎白军兄弟□□枪过来当红军,□□弟兄都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红军!欢迎保安团士兵当红军!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标语为墨笔手书,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521
男
2833
女
2688
家庭户户数
1751
家庭户总人口(总)
5415
家庭户男
2754
家庭户女
2661
0-14岁(总)
1233
0-14岁男
647
0-14岁女
586
15-64岁(总)
3719
15-64岁男
1930
15-64岁女
1789
65岁及以上(总)
569
65岁及以上男
256
65岁及以上女
3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243
2、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永新县辖乡。1950年为社口、樟桥、芦溪、和平4乡,1956年合为芦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乡政府驻樟木桥。距县城36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2.1万。有公路至虹桥接安永公路。辖樟桥、周坊、合东、东兴、社口、郑家、山连、炎村、繁荣、南阜、田南、古竹、平丰、社园、中陂、大社、厚村、绿溪18个村委会。西北部为山地,东南为丘陵。农业主产水稻、油菜,产蚕桑、竹、木、油茶。乡镇企业有建筑、粮油加工、建材、商贸、饮食服务等。县平丰林场设境内。
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6019万元,比2001年的5698万元增长5.6%;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872万元,比2001年的3619万元增长7%;财政收入达177.5万元,比2001年的143万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0元,比2001年增长38元。
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7689万元,比2002年的6019万元增长27.7%;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962万元,比2002年的3872万元增长2.3%;财政收入达218.9万元,比2002年的177.5万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20元,比2002年的2020元增长100元。
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8304万元,比2003年的7689万元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 3692万元,比2003年的3372万元增长9%;财政收入达190.7万元,比2003年的218.9万元减少12% (去年农业税下调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20元,比2003年的2120元增长300元。
自然村简介
厚村村:
大院村现有农户43户,人口178人,耕地面积267亩;
阳家村现有农户82户,人口367人,耕地面积441亩;
西边村现有农户31户,人口150人,耕地面积178亩;
老东田村现有农户61户,人口246人,耕地面积276亩;
新东田村现有农户35户,人口161人,耕地面积217亩;
麻土村现有农户33户,人口152人,耕地面积121亩,其中朱尧山、谭洪群为该村养鸭、孵鸭专业户。
社园村:
社园自然村:119户村民,525人,耕地552.8亩,主要种植水稻,以养猪、养鸭和养鱼为主,为社园小学所在地;
加塘自然村:72户村民,316人,耕地462.4亩,主要种植水稻,以养猪为主;
大社自然村:49户村民,246人,耕地257.32亩,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
桥头自然村:36户村民,157人,耕地197.81亩,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以种西瓜为主;
坤田自然村:36户村民,142人,耕地198.21亩, 主要种植水稻,以养猪为主;
对江自然村:40户村民,138人,耕地299.91亩;
下宅自然村:30户村民,126人,耕地247.61亩,除水稻,经济作物有:西瓜、蔬菜百合等。
中陂村:
颜家自然村:现有农户45户,人口186人,耕地344亩,主要种养为主;
甘家自然村:现有农户41户,人口171人,耕地232亩,该村村民主要以种水稻和养鱼为主;
砖坊自然村:现有农户71户,人口349人,耕地409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荷塘自然村:现有农户19户,人口98人,耕地97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带湖自然村:现有农户52户,人口244人,耕地面积258亩,主要以种水稻和养鱼为主。
绿溪村:
绿溪自然村:49户村民,217人,耕地250亩;
千古洲自然村:56户村民,229人,耕地340亩;
连塘自然村:32户村民,135人,耕地132亩;
下马田自然村:35户村民,139人,耕地138亩;
中马田自然村:55户村民,221人,耕地216亩;
上马田自然村:49户村民,246人,耕地220亩;
周坊村:
周坊自然村:现有人口692人,农户164户,耕地951亩;
左家自然村:现有人口203人,农户48户,耕地253亩;
太山自然村:现有人口335人,农户77户,耕地439亩;
周家、燕子科自然村:现有人口232人,农户55户,耕地280亩。
樟桥村:
湖塘自然村:101户村民,465人,耕地面积408.757亩;
樟桥自然村:45户村民243人,耕地面积1151.2亩;
东家岭自然村:12户村民,56人,耕地面积75亩;
垅上自然村:23户村民,108人,耕地面积119亩;
马陂自然村:50户村民,230人,耕地面积178.39亩;
岑上自然村:13户村民,55人,耕地面积68.89亩;
刘家自然村:29户村民,139人,耕地面积121.6亩;该村为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达10亩有余;
江下自然村:107户村民,475人,耕地面积360.03亩;
石岩头自然村:20户村民,96人,耕地面积88亩;
平丰村:
村背自然村:农户39户,174人,耕地180亩,林地800亩;
沙洲自然村:农户84户,387人,耕地473.5亩,林地1800亩;
田西自然村:农户32户,134人,耕地144.23亩,林地650亩;
平湖自然村:农户61户,303人,耕地289.2亩,林地1600亩;
江源自然村:农户33户,156人,耕地146.1亩,林地800亩;
下丰源自然村:农户78户,356人,耕地396.34亩,林地2500亩;
上丰源自然村:农户27户,125人,耕地162.18亩,林地900亩;
龙王哼自然村:农户37户,163人,耕地183.5亩,林地1600亩。
繁荣村:
老村自然村:75户,303人,耕地161.62亩,繁荣水库600亩。
章子下自然村:110户,466人,耕地251.22亩;
花麻鼻自然村:47户,175人,耕地92.75亩;
东江背自然村:22户98人,耕地51.94亩。
古竹村:
古竹自然村:161户,704人,耕地578.38亩;
雅田自然村:31户,142人,耕地134.51亩;
芦里自然村:45户,191人,耕地143.46亩;
碧路自然村:25户,134人,耕90.99亩;
下源自然村:28户,126人,耕地120.96亩;
上源自然村:24户,114人,耕地117.96亩;
东兴村:
东兴自然村:162户,763人,耕地802.94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白竹自然村:17户,72人,耕地48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下山田自然村:67户,252人,耕地280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上山田自然村:43户,172人,耕地195亩,主要以种养为主;
南阜村:
田南自然村:农户160户,719人,耕地602亩,山场1700亩;
沛田自然村:39户,180人,耕地161亩,山场380亩,全村以种养为主;
阳家自然村:70户,305人,耕地303亩;
南阜自然村:133户,574人,耕地579亩,以种养为产,其中该乡科技示范场7亩,十户致富能人承包,每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良种母猪40余头;
郑家自然村:121户,525人,耕地403亩,山场1200亩,以种养为主;
黄对自然村:20户,101人,耕地70亩,山场560亩,以种养为主。
合东村:
合东自然村:305户,1358人,耕地1636.08亩;
苍哼自然村:39户,175人,耕地153.51亩;
长居陂自然村:30户,132人,耕地102. 8亩;
对门自然村:41户,206人,耕地1159.5亩;
上边自然村:38户,164人,耕地160.35亩;
下边自然村:20户,89人,耕地76.08亩;
炎村村:
朱家自然村:23户,113人,耕地163亩;
新居自然村:42户,134人,耕地171亩;
湖丘自然村:32户,136人,耕地175.82亩;
神山自然村:37户,120人,耕地155亩;
石门自然村:34户,121人,耕地155亩;
员下自然村:27户,95人,耕地113亩;
大和堂自然村:19户,80人,耕地113亩;
井头自然村:29户,104人,耕地152亩;
柏树下自然村:16户,64人,耕地97亩;
长房自然村:79户,386人,耕地407.1亩;
雨家塘自然村:56户,234人,耕地324.2亩;
布塘自然村:25户,133人,耕地154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