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赏析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主题明确的哲理诗。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而诗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看得更远,所以才变幻出多少新奇的诗句。梦和诗是相对独立的概念,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找不出任何关联,而在作者眼中,做诗和做梦却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诗,你做你的梦,只有投身其中,才能体会到乐趣。诗和梦可以相互引用,却不能取而代之。
在“五四”时代,文化发展正处于一种新旧交替、东西交替的状态,双方争论不断升级、炽热化。我们可以假设:一种观点是梦,另一种观点是诗。那么,这两种观点的对立是无可厚非的。胡适强调“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表面上看来是有关风月,其实不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只是个开端,它的好坏应该由实践来评判。
一是章法结构。全诗分三节,每节四句,逢偶句押韵,并且在句式长短这方面有很好的把握,这已经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新诗格式相差无几,而在此后的20年代,新诗史上最有影响的新月派诗人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这种章法出现的。但胡适作为新诗的开山鼻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跟作者所受西方文化影响有关,比如说里乐尔克的十四行诗,《梦与诗》是多少有所借鉴的。直至30年代,冯至才在十四行诗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际上,后来胡适的政治构想也是受了西方政治的影响的。
作者介绍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父亲是胡传,字铁花,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母亲冯顺弟。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