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竹篙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所属卷:Murdannia Royle

所属科:Commelinaceae

中文名:细竹篙草

描述字段: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簇生,直径约2毫米。茎由叶基部发出,数枝丛生,上升,高22—50厘米,节间长,无毛或被短柔毛。叶线形或狭披针形,基生叶丛生,长12—35厘米,宽5—12毫米,茎生叶较少,生于茎的中下部,长3—7厘米,宽6—8毫米,无毛或被细短疏柔毛;叶鞘长1.5—2厘米,被睫毛。蝎尾状聚伞花序数个,组成顶生狭圆锥花序,分枝,花脱落后痕迹很明显;总苞片披针形,果期一般脱落;花在蕾期时下垂,花后上升,梗长5—7毫米,苞片早落,卵圆形,长4毫米,宽3毫米;萼片浅舟状,长卵形,长3—4毫米,宽1.5毫米;花瓣蓝色或紫色,长圆形,长4—5毫米;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3枚,花丝无毛;子房长圆形,无毛,花柱线形,长约4毫米。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4毫米,3室,每室有种子2颗。 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分布及生境:产勐海、普文、思茅、普洱、富宁、文山、蒙自等地;生于海拔530—2000米的疏林草地及林下。 分布四川、贵州、广东(包括海南)、广西。非洲东部、印度至印度尼西亚也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