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百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岷江百合

种中文名:岷江百合

种拉丁名:Lilium regale Wilson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属中文名:百合属

属拉丁名:Lilium

国内分布:产四川。

海 拔:800-2500

命名来源:[Horticulture 16: 110. 1912]

中国植物志:14:124

英文植物志:24:147

1.1 科属习性

岷江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又叫王百合、千叶百合,俗称崖半花、喇叭花、夜香花。花程式:♀♂* P3+3 A3+3 G(3:3:∞)

喜阳.耐半阴,但忌烈日暴晒,宜湿润的微酸性腐殖质土,但忌积水、较耐旱、半耐寒能忍受-7℃的低温)。

1.2形态特征:

岷江百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黄褐色或紫红色无膜鳞茎,由若干鳞片抱合而成,径约5~20cm。株高1~2.5m,不分支,杆绿色或淡紫色、无毛、不具棱、微中空。茎生叶浓绿色.光泽无毛.阔线形或带状,近花处为卵圆形,长为15~20cm、宽1~2cm,旋互生于茎杆上。基生叶阔卵形.全缘.渐尖,长15~20cm,宽7~8cm,常2~3片簇生。花白色,基部淡紫色,长筒形,长10~15cm.径10~15cm、芳香,总状无限花序顶生,每枝1~18朵不等.最多可达48朵,(有记录一枝多达92朵)花期6~7月。果实为蒴果,六棱柱形,长4~6cm.径2cm左右,成熟期10~11月。种子膜片状,棕黄色,蒴果开裂后靠风传播。

1.3生活习性:

休眠的百合鳞茎于4月开始发芽,当芽长至20cm高时开始出现茎生根,7月初开花结实(结实率较高)。花后开始进入鳞茎膨大期并进行花与芽的分化,同时收缩根也开始更新。11~12月经几次轻霜后地上部分枯萎,鳞茎开始休眠,并接受春化作用。

岷江百合的自然繁殖主要靠种子与较少的珠芽繁殖。种子要经过一段温暖期萌发形成小鳞茎,再经过一个寒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长叶。种子与珠芽都要生长3~4年才能开花。岷江百合自身很难分球繁殖。

1.4野生环境及多样性

1.4.1岷江百合的生境特点:

岷江百合主要生长于山脊中下部坡度较大的草丛。低矮灌木丛及石缝中,生长较分散。土壤是由落叶沉积腐烂形成的腐殖质土,但很薄。由于当地降雨多或有山泉,岷江百合在较薄的土层中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由于土壤薄,杂草与灌木生长不高大,岷江百合可以生长2.5m,所以在争夺阳光中百合占优势。岷江百合的茎生根特别发达,1株百合可以扩展1平方米有余,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的固定。

1.4.2岷江百合的生物多样性:

岷江百合的鳞茎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能为早春发芽提供能量与其他矿物质。鳞茎上生长有粗大的收缩根,为春季发芽时提供水分。百合的基生叶通常很宽大,主要是因为在较阴暗的灌木、草丛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光照面积。基生叶通常能耐﹣3℃的低温,而茎生叶则不能;但基生叶不甚耐热,一到夏天就枯萎了。野百合通常不产生珠芽,但是在营养贮藏器官(地下鳞茎),营养消耗器官(花与果实)受损时才产生珠芽,因为这时只有珠芽才能贮存叶子制造的有机物,也增加了繁殖机会。

1.5应用及开发前景

1.5.1 应用:

岷江百合的鳞茎可药用:补中益气.治邪气腹胀.支气管扩张等。

当地农民将百合鳞茎直接蒸食或提取淀粉食用,营养价值较高。

1.5.2开发前景:

在园林园艺上:岷江百合花朵洁白、芳香,可以将它种植于假山、林苑、庭院中,主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风景。在植物园可以作为品种收藏保存。还可以将其矮化作盆花等等。

在育种上:可以利用岷江百合的生长势、结实性、抗热耐寒等特征,转到现代栽培品种中,以获得更理想的品种。

其他,可以开发医药、食品及化工原料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