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果豆蔻
所属卷:Amomum Roxb.
所属科:Zingiberaceae
中文名:疣果豆蔻
其它中文名:牛牯缩砂、波罗砂(广东)。
文献来源:Amomum muricarpum Elm.(1915);海南植物志(1977)*;中国植物志(1981);新华本草纲要(1988).
描述字段:直立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粗壮。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6—30厘米,宽6—8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柄长0.5—1厘米;叶舌全缘,长7—9毫米。穗状花序卵形,长6—8厘米,从根茎基部抽出1—2枚,花序梗长5—10厘米,基部被覆瓦状排列的鳞片,下面的鳞片较小,向上逐渐增大,花序轴密被黄色茸毛;小苞片筒状,长2—2.5厘米,褐色,一侧开裂至近基部;花萼管状,长约2.5厘米,先端2裂,红色;花冠管与萼管近等长,裂片长2—3厘米,杏黄色,有明显的红色脉纹;唇瓣倒卵形,长2.5—3厘米,杏黄色,中央具紫红色脉纹及紫斑,先端2裂,边缘皱波状;侧生退化雄蕊钻状,药隔附属体半圆形,长5毫米,宽10毫米。蒴果椭圆形或球形,直径约2.5厘米,紫红色,被黄色柔毛及分枝刺,刺长3—6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1月。
分布及生境:产勐腊;生于海拔600米的潮湿林下。广东、海南、广西有分布;菲律宾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果入药,能开胃消食、行气和中、止痛安胎。民间有作砂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