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
革命家、政治家、新四军老战士曾山

曾山(1899~1972) ,原名曾如柏,又名修生、宪朴、曾珊、唐古。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锦源村人。工人出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庆红之父。夫人是参加长征的红军女战士邓六金。
1、简历
1925年随兄曾延生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当选吉安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参与组织全县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军南征到广东。同年冬入教导团当上士、事务长,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春回家乡,任中共支部书记、吉安西区区委书记,组织发动农民参加赣南武装起义。同年冬任中共吉水县委书记。1929年1月任中共赣西特委组织部部长。3月会见毛泽东、朱德,此后随红四军开展地方工作。6月被选为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2月被选为中共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常务委员。3月被选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务委员,同时被选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6月兼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并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务委员。参与领导赣西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领导江西苏维埃政权建设,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被中共中央指定为苏区中央局委员。同年11月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动员组织赣南革命根据地群众,支援主力红军取得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2年11月受到“左”倾领导者不公正的批判,改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部长。1934年2月再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担任中央政府内务部部长。1934年9月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江西军区政治委员。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率江西省党政军机关坚持原地斗争,1935年指挥机关人员和少数部队分散进行游击活动。5月游击队失败后潜往上海,找到党组织,后被派赴苏联。同年8月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冬回国,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并兼新四军驻江西办事处主任。协助项英组建新四军开展江西地区的抗日民主运动。1939年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任中共中央东南局组织部部长。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坚持华中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组织部部长兼财经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华东财经办事处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并兼上海市副市长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参与领导华东地区财政经济工作,动员大批人力物资支援前线,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兼纺织工业部部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商业部部长、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内务部部长等职。被选为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4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2、投身革命小传
曾山

小时随父亲曾采芹读过上年私塾,后做过学徒,种过田卖过肉。1925年秋,在哥哥曾延生(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团体“觉群社”,投身革命。1926年10月,由曾迎祥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曾山任吉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执行委员。他发动儒林区农民,将当地一名破坏农会的土豪劣绅曾伏苟捆押送县,后经县长批准召开公审大会,将其处决。7月,奉命赴广州,进叶剑英领导的四军教导团,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月底,返回吉安,受党组织指派,到吉安县官田、敖城等地发展党员,建立中共芳井支部。
1928年春,他先后担任中共吉安县南区和西区区委书记。是年农历四月初九,曾山与周冕、萧仕梅、萧志铎等率领官田一逞的贫苦农民,举行了“四·九”暴动。6月,任中共吉水县委书记。1929年5月,中共赣西特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山被选为特委委员。10月,赣西革命委员成立,曾山任主席。1930年2月,曾山以中共赣西特委代表身份,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在吉安县陂头召开的“二·七”会议,会上,在讨论土地分配时,产生分歧,曾山和中共赣西特委书记刘士奇等人积极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得到毛泽东等多数人的赞同。2月中旬,召开赣西苏维埃联席会议,成立赣西苏维埃政府,曾山任主席。“二·七”会议后,曾山被指下中共红四军前委常委。3月22日至29日,在富田召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赣西南特委,曾山当选为委员。会后,赣西苏维埃政府改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曾山为主席。上时,曾山以前委常委身份,随红四军行动。6月,曾山代表赣西南苏区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这次会上贯彻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6月15日,曾山任命为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5日,中共赣西南特殊性委召开第二次全委会议,贯彻“立三路线”,错误地反对“农民意识”、“反对保守观念”,撤销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的职务,改组特委常委,曾山被选为特委书记。10月4日,红军攻克吉安城。7日,在吉安城西街福音党成立江西省维埃政府,曾山当选为主席。10月14日,赣西南党、团、特委合燕成立江西省行动委员会(相当于省委),曾山为委员。10月16日,曾山随红军主力向北挺进,参加了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委在新余罗坊召开的联席会议。会上,曾山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回吉安后,省行委召开了各县负责人会议。回吉安后,省行委召开了各县负责人会议,传达罗坊会议精神,具体布置苏区反第一次“围剿”的准备工作。11月18日,红军撤离吉安城,曾山率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撤退到陂头(后迁富田)。12月12日,“富田事变”发生,红二十军刘敌率一部分战士,武装包围省苏维埃政府,曾山逃回家乡,躲藏在牛鼻形岭,不久,毛泽东派人接他到宁都黄陂,恢复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工作。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曾山任苏区中央局委员。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叶坪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曾山为主席团常务主席之一,并当选为中央扫行委员。在此期间,曾山向毛泽东汇报了江西苏区内部肃反中出现的严重情况,决定在江西苏区内部暂停止肃反,从而挽救了党内外一批同志。1932年12月,江西省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宁都七里坪召开,会上曾山抵制了坐镇江西苏、维埃政府“督战”的王明路线代表,拒绝反对所谓毛泽东的“右倾路线”。为此被降职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4年1月24日至2月1日,曾山出席了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继续当先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内务部长。10月,中央红军长征,曾山接任中典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留守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0月26日,曾山在宁都西甲村召开干部大会,研究留守红军的行动问题。将省苏和省军区全并,成立江西省军政委员会,曾山任主席。同时组编江西红军独立一、二、三团。1935年2月底,曾山率领江西兴国一带游击队,到兴国崇贤地区,与胡海率领的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及罗孟文率领的中共杨赣特殊性委的红军独立第十三团汇合。3月初,在兴国崇贤齐汾召开中共江西省委扩大会议,研究突围问题,决定到赣粤边去。由于三支部队向同一方向行动,队伍行进缓慢,几次突围,均未成功。为了分散目标,曾山号召各团自行选择突围路线。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环境越来越艰险,游击队损失很大。5月,转入新干,遭到数倍敌人的包围堵击,部队在突围中被打散,只剩27人,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最后,曾山小组只剩3人,到永丰又遭靖卫团堵击,死伤各一,仅余曾山一人,跑到吉水,在群众掩护下,化装潜行至上海,于12月在法租界和地下党接上关系,并经批准赴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

1937年11月,曾山从苏联回到延安,被派去协助项英、陈毅做南方各省游击队的改编工作,重回江西。1938年1至3月,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相继在南昌市六眼井成立,曾山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7月,奉命返吉安,联系将新四军办事处迁至吉安办公问题。8月,曾山兼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9月,曾山出席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了党内在一个时期内注意防止右倾错误。1940年,曾山离开吉安,调中共东南局工作,来至皖南,同年,率领东南局机关及党校一批干部撤离皖南,进入苏南解放区。1941年5月,曾山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长。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曾山当选为中央委员。10月,出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组织部长兼财委主任。1947年12月,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财委主任。1948年8月,华东野战军解放山东,曾山率领一批财经干部接管济南。
1949年3月,曾山出席了中共中央七届二全会。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曾山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山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纺织工作部部长。1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又被任命为副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1950年6月,曾山出席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10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治淮委员会,指派曾山兼任治淮委员会主任。1952年10日,曾山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商业部部长。1956年9月,曾山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1月,调任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部长。1960年11月,调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文革”期间,曾山受到冲击,被造反派诬指为“全国民政部门的头号走资派”,遭到批判,身心受到很大摧毁。1969年4月,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由于毛泽东的保护,曾山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1月17日,林彪发布“第一号命令”。曾山被驱散到长沙。不久,国务院内务部撤销,曾山长期没有分配工作。1970年4月,曾山经批准回北京治病。1971年9月,林彪事件后,中组部召开老同志座谈会,曾山揭发了林彪反党反毛泽东的罪行。1972年4月16日,曾山病逝于北京,周恩来于4月20日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毛泽东送了花圈,叶剑英致悼词,指出曾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3.参与组建新四军
1937年11月29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飞抵延安,陈云、曾山同机到达。在大雪纷飞的延安机场,曾山见到了毛泽东、洛甫、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并和毛泽东、陈云等一起合了影。这是“二苏”大后,阔别近四年,曾山头一次见到毛泽东。
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13日,会议根据项英《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的报告,作出了《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决议》高度赞扬了南方游击区艰苦奋斗的同志们。14日下午1时,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等问题。洛甫、毛泽东、项英、彭德怀、凯丰、刘少奇、张国焘、陈云、康生等出席会议,李富春、曾山列席会议。
项英作报告后,毛泽东、陈云、李富春、刘少奇、彭德怀等先后发言,展开热烈讨论,曾山也发了言。曾山发言的要点是:“在各游击区要根据具体情形采用各种办法解释新政策,争取更多的人来拥护党的新政策”;“在干部中要进行新政策的教育”;“发展工作不仅要下山,同时要在各中心城市建立白区工作。”
会议经过讨论,确立两项主要原则:一是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大部分要下山集中,主力要到抗日前线去,以增抗日力量,并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同时,各游击区应留一部分武装坚持,以求得将来的发展;二是成立党的领导机构,确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由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组成,以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负责领导东南各省党的工作;同时,成立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陈毅为副主席(后称副书记)。在东南分局和新四军中,同时兼有领导职务的只有项英、陈毅、曾山三人。
作为曾坚持江西苏区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曾山被委以重任,充分体现了中央政治局的高度信任和器重。
12月18日,项英先期离开延安。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
12月28日,曾山和李一氓率30余名干部离开延安。曾山所率干部为东南分局从事工、青、妇领导工作的,如邓振询、李坚真、罗梓铭、赖大超等;李一氓率干部为新四军政治工作人员。曾山等均着八路军军装,团中央儿童局书记赖大超则化装成曾山的八路军上等兵勤务员,乘卡车经耀县、洛川转西安赴武汉。在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的同志们盛情款待了曾山、李一氓等人,还用车送他们参观了西安事变时的捉蒋处和贵妃池。当晚,又安排曾山等集体去澡堂洗了个热水澡。从贫瘠荒凉的陕北高原出来,这也算是开了个洋荤。第三天,曾山、李一氓等便乘火车前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
到武汉后,周恩来亲自安排了曾山等人的食宿。长江局的领导还向曾山等介绍了南方各游击区基本情况,组织曾山等讨论研究如何整编、集中红军游击队,如何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和恢复党组织,坚持抗日斗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等等问题。并要求大家做好长期坚持敌后斗争的思想准备。
稍事休整后,曾山协助叶挺、项英等,迅即投入了新四军部队编组和东南分局筹建工作。
1938年1月4日上午9时半,曾山随项英去汉口乘船赴南昌前,同叶挺、张云逸、周子昆一起,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门口合影拍照。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是迄今发现的新四军组建之初领导人的第一张合影照片。
当日晚10时,曾山和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率新四军军部机关人员,从汉口招商局第二码头,登上“江裕”号客轮,沿长江顺流而下,于5日上午9时到达九江,当晚转乘火车,于6日凌晨2时到达南昌牛行车站,“下车后即在晨曦中走过横跨赣江的大木桥。这时,已下了霜,感到寒气袭人。过桥后经中正街(现为胜利路)住进了三眼井左侧巷第一号(原为张勋公馆)。这座花园式的官僚房子很大,很漂亮,全是木板的玻璃房,除两层楼房朝南外,北面还有一排木板平房”。
到达南昌后,曾山见到此主持“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的陈毅。陈毅惊喜道:“唉呀!同志哥!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嘛?1935年初,我和老项(英)几次派人到小布一带山区找你们,音信渺无,多教人心焦呀!”九死一生,曾山也不胜感慨。
当晚,从福建、广东、赣粤边等游击区前来联络的人员也赶到南昌。时值寒冬,各地来昌人员,由于长期艰苦斗争环境,大都没有棉衣。军部条件亦很简陋,不得已只能打地铺睡在地板上。看到此景,曾山感到十分难过,遂将自己仅有的一条从苏联带回的的毛毯,送给体弱的同志,大家非常感动。
10月下午,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闽赣边红军游击队负责人黄道和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红军独立师政委叶飞等到达军部。其后,皖浙赣边游击区的中共皖浙赣省委副书记李步新、湘赣边游击区代表曾昭铭、闽西军政委员会代表温仰春、湘鄂赣省委书记涂正坤、湘鄂赣鄂东特委书记江渭清、湘鄂赣少共省委书记谭启龙等,也先后抵达南昌新四军军部汇报情况,研究集中编组事宜。
在此期间,曾山协助项英召开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成立会议。传达党中央对东南地区党的工作和红军游击队集中编组的指示,研究分工,确定传达党中央的新政策,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集中部队开赴抗日前线,作为分局、军分会当时的首要任务。会议对赴各游击区传达、动员一事,进行了具体分工与研究。
会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正式宣告成立:书记项英、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宣传部长黄道,统战部长涂振农,民运部长邓振询,妇委书记(妇女部长)陈少敏(后李坚真),青委书记(青年部长)陈丕显,秘书长郭潜(后温仰春)。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东南分局对外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涂振农任处长,不久黄道接任办事处主任。另有工作人员郑伯克、胡金魁、吴华友等,日常工作主要由曾山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