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阳一郎

南部阳一郎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南部 阳一郎
假名 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南部阳一郎1921年出生于日本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他在自发对称破缺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结果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定理。他首先把凝聚态物理方法运用于粒子物理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南部-Jona-Lasinio模型。他由此获得了1994/95年度的沃尔夫奖。
2008年10月7日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20世纪60年代对量子色动力学和希格斯玻色子领域进行研究的先驱,被称为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日本东京,2岁时移居福井市,后来加入美国国籍。现为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同时也是福井市荣誉市民。
就读过旧制福井中学校、第一高中,1942年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
1949年任大阪市立大学理工学部副教授、翌年(1950年)任教授。
1952年,南部阳一郎应邀赴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
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91年被授予芝加哥大学恩里科费米研究所名誉教授。
1978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1982年被授予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
1970年,与后藤铁男合作研究提出“南部-后藤理论”,后虽证明该理论是错误的,但1984年因发表超対称性弦理论(超弦理论)而再次引人注目。
2008年,因“自发对称破缺”理论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历程1978年——日本文化勋章。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奖。
1985年——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86年——狄拉克奖。
1994年——J·J·樱井奖。
2005年——富兰克林奖章。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