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南方地区的重镇之一,它具有悠久的教学传统、优越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学术基础、良好的学术声誉、齐整的学术梯队、广泛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国内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最早招收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院校之一;文化大革命后,又是最早恢复招收留学生、设立留学生专门教学机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的院校之一,并于1994年改名国际中国文化学院。1985年全国首批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开始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院校之一,并于1994年正式组建对外汉语系。八十年代末最早招收对外汉语方向硕士生的院校之一。1998年,申报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成功,开始招收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博士生;2000年,我校申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点成功,挂靠在对外汉语系。由于根据国家学位办的设想,设立这一专业学位点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开一个口子”,因而,这一成功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是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之后,又一个拥有独立的对外汉语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对外汉语教学单位。2002年,成立华东师大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和国家汉办合作建设“汉语远程学院”教学网,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科研

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等:现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科研的教师共68人,其中专职教师50人,兼职教师18人。在专职教师中,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9人,讲师17人,助教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在年龄结构上,51岁以上的15人,41-50岁的14人,31-40岁的11人,30岁以下的10人,四个年龄段的分布相当均衡。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23人,合计占全部教师的近三分之二。在专门从事留学生语言教学的教师中,具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者21人,占全部教师的72.4%。兼职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校退休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其中8人具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占全部兼职教师的44.4%。

学科建设与学术优势: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内与对外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始终将学科建设放在全院工作的重要地位。近三年,我院教师已完成省部级(含国家汉办)科研课题8项;在研课题11项。其中对外汉语教学认知理论研究,汉语远程教学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视听说教学研究、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字本位与汉语研究方法论、实验语音学、现代汉语节奏研究、普通话测试研究等具有明显特色。近三年,已发表对外汉语及相关学科著作28部,论文152篇。此外,在汉语本体研究、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国本土文化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上,都已形成了以教授领衔的团队。其中不少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并具有国际影响。我院对外汉语学术研究已初具优势,根据人民网发布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所作《2002年中国大学评估》,该院对外汉语专业荣登全国同类本科专业排行榜第一名。

学位点建设:依托学校综合优势,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六个专业点上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及文艺学三个专业点上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

科研成果:三年来科研成果累累,共出版论著、译著、编著等28部,发表论文152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42篇,占论文总数四分之一以上。完成科研项目17项,其中汉办项目5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10项,其中汉办项目5项。获得科研经费146万(不包括已获批准但尚未到位的经费),人均近3万。并获得教育部、上海市等18个科研奖项。我院科研在全校的社科研究中日渐引人注目,仅以组院前的对外汉语系为例,据本校社科处今年六月份的最新统计,在强手如林的华东师大各文科院系中,对外汉语系的人均论文数与人均论著数均名列全校第三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