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派
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论语》於1932年 9月16日在上海创刊﹐林语堂主编。第27期起改由陶亢德主编。第83期起署郁达夫﹑邵洵美二人编辑。邵洵美实际负责。第 106期起署“文字编读邵洵美”。第110期起﹐“文字编读”又增林达祖一人。1937年8月1日出至第 117期﹐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46年12月1日復刊为第118期﹐仍由邵洵美编﹐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177期。其间林语堂又先後主办《人世间》(1934~1935)﹑《宇宙风》(1935~1947)两个刊物。
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至此﹐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
论语派提倡的“无所为的幽默小品文”﹐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30年代前期﹐实际起了痲痺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斗争的不良作用。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对“论语派”主张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