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梵名Devadatta ,巴利名同。又作提婆达兜、揥婆达多、地婆达多。或作调达。略称提婆、达多。意译作天热、天授、天与。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为释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长(另有为甘露饭王、白饭王或善觉长者之子等异说)。幼时与释尊、难陀共习诸艺,其技优异,常与释尊竞争。佛陀成道后,随佛陀出家,于十二年间善心修行,精勤不懈。后因未能得圣果而退转其心,渐生恶念,欲学神通而得利养,佛陀不许,遂至十力迦叶处习得神通力,受摩揭陀国阿阇世太子之供养。由是,提婆愈加憍慢,欲代佛陀领导僧团,亦未得佛陀允许。此后提婆率五百徒众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制定五法,以此为速得涅盘之道,遂破僧伽之和合。其所立之五法,诸书记载不一,据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载,五法为不食乳酪、不食鱼肉、不食盐、受用衣时不截其缕绩(即用长布)、住村舍而不住阿兰若处。又据《十诵律》卷四、卷三十六载,五法为尽形寿受着衲衣、尽形寿受乞食之法、尽形寿受一食之法、尽形寿受露地坐法、尽形寿受断肉法。其他有关法义解释等,提婆亦倡其异说。
提婆于摩揭陀国王舍城拥有独立教团,受阿阇世之礼遇,势力渐大,佛陀曾屡次告诫比丘众,勿贪提婆之利养。后提婆教唆阿阇世弑父,并谋藉新王之威势,为教法之王,阿阇世遂幽禁其父频婆沙罗王,而自登王位。提婆亦欲迫害佛陀,以五百人投石器击杀佛陀而未果。又于耆阇崛山投下大石,虽为金毗罗神接阻,然碎片伤佛足而出血。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时,放狂象加害之,然象遇佛陀即归服,事亦不成。其时,舍利弗及目犍连劝谕提婆之徒众复归佛陀之僧团,阿阇世王亦受佛陀之教化,忏悔归依。提婆仍不舍恶念,扑打莲华色比丘尼至死,又于十指爪中置毒,欲由礼佛足而伤佛陀,但佛足坚固如岩,提婆反自破手指,乃于其地命终。古来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等五事为提婆之五逆,又特称破僧、伤佛、杀比丘尼三事为三逆。
经典中多载提婆所为,谓提婆于命终之后堕地狱中。据《大唐西域记》卷六室罗伐悉底国条载,玄奘曾于祇园精舍废址之东,得见提婆生身堕于地狱之大坑。又据《大唐西域记卷》十羯罗拏苏伐剌那国条、《高僧法显传》所载,法显、玄奘游学印度之时,印度尚有遵行提婆达多之遗训者。另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载,提婆堕地狱后,佛陀谓其将历经一劫地狱之苦,并为授辟支佛记别。后世对提婆与释尊之关系,产生许多本生谈,如《萨昙分陀利经》(即《法华经》的译音)及《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等,即记载提婆过去世为善知识,曾为释尊宣说大乘经典,释尊遂因而得以成佛;经中又载,提婆将于当来无量劫后成佛,号曰天王如来。[《杂阿含经》卷十六、卷十八、卷三十八、卷四十八、《中阿含》卷二十七阿奴波经、《增一阿含经》卷五、卷九、卷十一、卷十二、卷二十三、卷三十八、卷四十八、卷四十九、《起世因本经》卷十、十二《游经》、《修行本起经》卷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出曜经》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五、《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十三、《菩萨本行经》卷上、《撰集百缘经》卷四、《贤愚经》卷六、卷九、卷十三、《大庄严论经》卷十三、《毗尼母经》卷四、《萨婆多部律摄》卷四、《有部毗奈耶卷》十四、卷十五、《摩诃僧祇律》卷七、《大毗婆沙论》卷八十三、《法华经文句》卷八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