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咸阳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咸阳肿瘤医院医科大楼

陕西省咸阳肿瘤医院集肿瘤科研、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为一体、具有中西结合特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陕西省第一大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疗机构,收治患者远达韩国、美国。

医院占地100亩,地处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设备先进、服务周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去病医科大楼建筑面积25000㎡,高11层,由主楼和东、西裙楼两部分组成,主楼设有研究室、门诊、普通病房、手术室、行政办公和学术会议厅等科室,东裙楼为干部、涉外康复病房,西裙楼为现代化诊断楼,装备CT、X线、钴60、彩色系列B超、心电图、化验检测、纤维镜等医技设备,同时配备两部三菱电梯和120门分时程控交换机和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医院以肿瘤专科为主,并设立气管炎专科、骨质增生专科、乳腺增生专科、肝硬化腹水专科等特色专科门诊。现设床位300张,分普通、干部和涉外病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

咸阳肿瘤医院在陕西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李去病教授的领导下取得了多项令国内外瞩目的抗癌临床科研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独具创见的肿瘤防治新理论,开发出的抗癌系列新药“复活列素”、“QB-100注射液”、防癌保健茶“将军健”和主治骨质增生的外用药“御骨散”以及“痒苦乐停”、“康慢支”等为代表的20多种科技含量高、疗效显著的系列医药产品,深受患者的普遍欢迎。李去病教授发表了20多篇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术论文;应邀出席了在北京、香港、纽约、旧金山、东京、曼谷、法兰克福、巴黎、新加坡等地举行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曾专程赶往咸阳肿瘤医院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对李去病教授进行过长达40分钟的专题报道。

北京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

医院是中国抗癌协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影像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和依托单位。医院还设有北京市胃癌防治中心、北京市乳腺癌防治中心、北京市影像介入治疗中心、超声诊断等北京市重点学科。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国若干种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和领先的工作,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全院现有在编职工八百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9%,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突贡专家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6名;国家杰出青年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5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13名。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70%以上为留学(研修)归国人员。

医院于1997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现有病床790张,26个临床科室,26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年住院人数1.2万余人次,年门诊量20万余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医院致力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骨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成立了乳腺癌、淋巴瘤、肝癌和胃癌等单病种协作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医院研究所设有6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北京市高科技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亦设在所内。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已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04项,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我院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会员单位, 2000年至2007年已完成临床试验研究项目76项,其中国内药物临床试验5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0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14项;正在进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35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1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4项。

医院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全国肿瘤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进修生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

医院作为全国著名肿瘤中心之一,在国内外具有日益广泛的影响,与许多国际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断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考察、讲学,进行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院所也不断有科研与医技专业人员出国访问、进修、短期工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63年增设肿瘤研究所,此后又相继建立了河南林州、江苏启东等肿瘤高发防治现场。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正式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院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面进行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院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是国家级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具有放射治疗、外科、内科以及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手段,在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以及头颈部肿瘤、恶性淋巴瘤等方面的诊治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医院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等11个临床科室以及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等10个医技科室,拥有高能量双光子加速器、调强适形放疗、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核磁共振仪、肿瘤射频热疗、影像指导下的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万元以上设备2000余台。新病房楼的环境达到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专家达到百人以上,特需病房充满人性化服务,优先照顾海外同胞及国际友人。全院设计床位1198张;年门诊量32万余人次,年住院量1万余人次。在岗职工15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者2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医科院名医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3人。

院所还是全国肿瘤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承担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及国内外进修生的教学任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10个,博士导师55人,硕士导师188人。建院四十多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28人、博士研究生309人、硕士研究生488人以及进修生4000余人。

院所注重科学研究。设有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研究室4个,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心2个,并设有为科研、临床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建院四十七年来,共获科研成果160余项,其中58%为部级以上成果奖,食管癌的现场防治研究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院所也是全国肿瘤学术交流中心,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卫生部肿瘤学临床医师考试中心、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中华肿瘤杂志》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均挂靠在医院。

院所誉满海内外,国际交流广泛,已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埃及、伊朗、文莱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蒙古、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建立了联盟关系,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活动。院所全体职工时刻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院训为守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为新世纪攻克癌症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两部分组成。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建设,现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医疗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已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尤其是广东省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心现有员工1519人,病床数1051张,设有23个 临床、医技科室,22个机关职能科室,1个实验研究部。年门诊量逾30万人次,出院人数达26000人次,手术8460例,医疗业务量均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首个抗癌药物临床实验研究基地(GCP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

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的医教研队伍,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170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73人,在读研究生351人。中心的多个学科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单位。中心于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可为广大肿瘤病人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在教学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肿瘤专科人才。中心是国家级医疗继续教育基地,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3000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

中心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癌症防治机构,“十五”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对研究人员推行PI制,实行“滚动、竞争、开放”的体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共获得各级科研课题资助344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及“973”计划项目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一等奖各2项;中心自行研发的低熔点铅挡块技术、适形照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抗肿瘤注射液已完成Ⅰ期临床实验;生物工程人工食管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此外,肿瘤防治中心被国际上的SCI期刊收录发表论文数也逐年增多,主编的核心期刊——《癌症》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亦与日俱增。中心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合作单位,2003年与全美实力排名第一的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结为姊妹医院,与瑞典、日本、法国、英国等世界先进的癌症防治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周边公交(肿瘤医院站):224A 224 283 518 夜18 夜38 185 261 2

(执信路站):112 189 204 247 27 284 285 287 293 54 56 62 83 夜18

(执信中学站):112 16 192 221 223 225 535 550 63 夜1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又称上海市肿瘤医院、上海市红十字肿瘤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肿瘤专科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76年的历史,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目前,有职工9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32人;正、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2人。蒋国梁院长、刘泰福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腹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姑息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医学检验科、药剂科、内窥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等临床及医技科室;现开放床位780张。年门诊量34.4万人次、住院人数1.48万人次、手术例数近1万人次、放疗病人3800人次。

医院拥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设有肿瘤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硕果累累,2004年,由邵志敏教授领衔的课题《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22名;毕业硕士毕业生10名,博士研究生20名。目前,在读博士生59名,硕士生97名,博士后2名。发表论文203篇,其中SCI论文23篇,中华系列69篇;出版专著4部;获1项发明专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经过76周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放射治疗、肿瘤病理、乳腺肿瘤和大肠癌为优势学科的医疗特色,在肿瘤治疗的专业性、综合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1987年上海市抗癌协会成立并挂靠在医院,开始联合主办《抗癌》杂志、《抗癌动态》刊,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1993年将市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1999年、2006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1995年病理科被评为上海市领先学科。医院的肿瘤放射治疗、乳腺肿瘤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被上海市卫生局遴选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肿瘤病理学列为上海市卫生重点学科。大肠癌为复旦大学重点学科。

为提升医院的医疗和学科建设水平,推广肿瘤疾病的先进诊疗理念,贯彻肿瘤疾病的诊疗指南,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肺癌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妇科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骨和软组织肿瘤等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完善治疗为目的的系统化工程,各协作组分别有一位召集人,并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的教授共同参与讨论每个患者的诊治方案,力争使患者接受最正规的系统化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疗效。

医院不断拓展对外交流领域,扩大国内医疗服务覆盖范围,2006年先后在浙江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萧山医院挂牌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台州分院、萧山分院。受闵行区政府和闵行区卫生局委托,对闵行区肿瘤医院进行全面管理,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医院期望通过分院的建设逐步将肿瘤治疗的先进理念推向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03年9月,医院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正式签署协议缔结为“姐妹医院”,建立肿瘤病人远程会诊机制,为肿瘤病人提供接受国外著名医疗机构治疗的途径。2005年9月,与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签订合约,正式缔结为“姐妹医院”,合作进行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同时建立肿瘤病人的互相转诊机制。

外事接待工作完成出色,秉着外事无小事的原则,历年来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与医院进行学术报告、课题合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6月10日,比利时王后保拉在部分比利时大学校长、教授的陪同下访问肿瘤医院,同时保拉王后为“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揭牌。2006年6月16日,摩洛哥国王夫人拉拉·萨尔玛公主访问肿瘤医院,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待任务。

2006年正值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院75周年,也是医院的学科建设年,肿瘤医院举办了“中德放射肿瘤学研讨会”、“第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暨沈镇宙教授从医50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上海—大阪病理组织学研讨会”、“第五届上海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学术大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学术大会来庆祝75周年院庆。国际会议的圆满召开对于促进医院的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提升作用。

贯彻响应卫生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不断强化医院管理,从提高信息化程度、规范收费、缩短就医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缩短病人就医等候时间,认真研究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肿瘤医院新建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工程为上海市市政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随着肿瘤医院“十一五”基建规划的进程推进,9月18日肿瘤医院新建门诊大楼正式启用,为来院就诊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医技楼正处于工程建设中,预计2008年底完工。

肿瘤医院院训是“关爱、团结、求实、开拓”,医院将本着关爱病人、团结同仁和求实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立志开拓肿瘤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新途径。为切实落实2007年度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科室管理的水平,院部与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主任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参考医院管理年的各项评估指标,对医院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2007年具体工作目标做具体要求,为达到“至2010年,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成亚洲一流的肿瘤防治与研究中心”的中期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天津市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我国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前身始建于1861年英国驻津屯军医院,是中国最早设立的西方医学医疗设施。曾先后命名为“英国伦敦会医院”和“马大夫(Dr.Mackenzie)纪念医院”。解放后,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1952年著名肿瘤专家金显宅教授在该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1987年迁入现址,定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增名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批准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医院附设天津市肿瘤研究所、中国抗癌协会、天津抗癌协会、天津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及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中国肿瘤临床》、《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挂靠在该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

该院肿瘤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乳腺癌防治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院长郝希山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院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开放病床1400余张,年门诊量达18万人次,收治病人22万余人次,手术10000余例。医院专业分工细,覆盖病种齐全,设置临床、医技科室38个。其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临床肿瘤外科诊治技术、肿瘤放射治疗与热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病理、肿瘤流行病学等五个方面,以外科技术优势著称于国内外。

该院坚持科教兴医的战略,始终瞄准世界医学前沿,积极开展恶性肿瘤的临床防治与基础研究,使肿瘤科研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十五”期间共承担局级以上及横向合作科研课题163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十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26部,发表学术论文1150篇。1954年创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师进修班,1980年创办全国病理医师进修班,至今已分别举办39届与25届,培养肿瘤专业技术人才两千余名。

医院注重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出国进修、培训、讲学及参加国际会议,并接受国内外学者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密切合作关系。为扩大医院功能,提高医疗技术的诊治水平,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检测的设备,目前已拥有百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医疗设备30台套,固定资产达4亿多元。

天津市肿瘤医院在新的世纪里将瞄准世界发展前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发扬“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的医院精神,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学科发展,为把医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和广泛国际合作的肿瘤研究基地、能够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的基地、能够率先开展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基地而努力奋斗。

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是重庆市惟一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科委批准的肿瘤研究所,市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定点医院,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恶性肿瘤确诊医疗机构。作为目前西部地区技术优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肿瘤防治基地,医院担负着重庆市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和肿瘤规范化治疗及肿瘤病人登记管理。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占85%以上,其中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166人,拥有国家级肿瘤专家及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0余人。开设病床470张,年诊治病人14万人次。

医院注重人才培养和硬件建设。学科带头人多数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并有国内外学习经历。在重庆市肿瘤学、放射肿瘤学重点学科和重庆市肿瘤学重点实验室的带动下,医院近年扩大和建成了重庆市乳腺疾病治疗中心,重庆市子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设有27个临床和医技科室,肿瘤专科优势突出,学科设置齐全,满足肿瘤诊断治疗需求。其中肿瘤放射治疗、妇科肿瘤、乳腺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肝胆和腹部肿瘤科以及肿瘤早期诊断居全市领先水平。

医院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包括可进行全身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直线加速器、磁共振成像仪、CT、 ECT、遥控后装治疗机以及乳腺内窥镜、乳腺钼靶X光机、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显微系统等,拥有肿瘤及病毒 DNA基因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肿瘤早期诊断设备,为肿瘤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

医院率先在我市实行肿瘤专病首席医师负责制和多科肿瘤专家联合会诊制度,整合学科资源,使肿瘤的治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节约费用。医院还成立了重庆市首个肿瘤筛查中心,为市民提供多种肿瘤筛查方案,对肿瘤早期诊断筛查及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有着重大意义。

医院充分发挥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临床病理学、放射肿瘤学等学科优势,开展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生物免疫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多种肿瘤治疗疗效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始建于1972年,是国内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编制床位600张。全院1000余名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7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4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21名。

医院集医、教、研于一体,系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通市第五人民医院、苏州大学教学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也是卫生部认定的“全国百万妇女乳腺病普查工程”定点医院之一。医院由南院和北院两个部分组成,北院位于通州市平潮镇,年住院病人10000余人次;南院位于南通市中心,其前身是南通港口医院。院内附设有南通市肿瘤研究所、南通市肿瘤放疗中心、南通市肿瘤化疗中心、南通市病理诊断中心。病理科为南通市医学重点学科,内科、妇科、放疗科为南通市临床重点科室,肝胆肿瘤科为南通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麻醉科为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训点。

医院全面拥有手术、放疗、化疗(含介入治疗)、微创治疗、同位素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拥有国内一流的洁净手术室、百级层流病房,拥有各类肿瘤诊疗设备1300余台(套),如X-刀、伽玛刀、超声刀、直线加速器、东芝模拟机、螺旋CT、ECT、核磁共振、超声波碎石机、卫生部配备的肿瘤专用健康体检车等,对各种肿瘤的诊治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全国有25个省(市)的肿瘤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建院近40年来,先后已有350多万名患者来院就诊,收治各类肿瘤病人30余万人次。

浙江省肿瘤医院1963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成立,成为国内最早的4家肿瘤医院之一。

医院现有职工近1122人,高级职称136人,中级职称299人。开放床位1393张,设有19个病区,占地面积63880平方米,建筑面积64297平方米,其中门诊大楼6402平方米,住院大楼23086平方米,绿化面积35779平方米。固定资产4.28亿元,医院总资产7.62亿。 据1963-2007年12月底资料统计,医院总门诊量已达2608631人次,住院218232人次,手术90159人次。44年收治患者逾二百万。外科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技巧精湛,提高切除率的同时追求生存率。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外科专业学科分科更加细化。重症监护设施一流,危重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监控救护。放化疗均是肿瘤治疗中的支柱疗法,是医院的优势学科。妇科肿瘤是医院的传统学科,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梯队合理。设备精良,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护理工作向深层次开展,技术不断提高,人文关怀深入病人心中。

科研、教学工作毫不懈怠: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系该院附属的一个科研机构。20世纪80年代建成我国第一株人直肠低分化腺癌HR-8348细胞系和人盲肠未分化腺癌Hce-8693细胞系,此后又相继建成了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和高转移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系,为大肠癌和卵巢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体内、外实验工具,在肿瘤细胞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医院在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注重肿瘤科研的开展,使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1998年肿瘤学科被省卫生厅列为浙江省医药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医院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设立了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肿瘤学杂志》编辑部、《中国肿瘤》杂志社等。医院组织以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妇科专家为主的医疗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广泛开展肿瘤普查,自编临床肿瘤学教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医师使用。为基层培训了大批专业人员,为各地肿瘤科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先后完成两次浙江省恶性肿瘤为主的全死因调查,摸清了浙江省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及地理分布,为浙江省防癌网络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浙江省海宁、嘉善全国大肠癌高发现场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帮助建立和完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等。嘉善县肿瘤登记报告资料达到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要求,资料被收入《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数据库,被卫生部有关部门列为国家肿瘤登记示范基地。

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省级病理质控中心,进行病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探索工作,负责浙江省临床病理的质量管理,建立病理培训基地,开展专业人员培训、考核、学术交流工作,成立省级疑难病理专家会诊中心,接受基层疑难病理会诊。

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放射治疗、外科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现已逐步形成省、市肿瘤诊治质控管理网络,对全省的肿瘤诊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起了积极作用。最近10年,新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相继成立,新技术和新设备大量引进,走出国门对外交流。2001年12月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揭开了医院全面发展的新篇章,如院务公开、公平、公正,加强行风建设,开展满意工程,着手人事制度改革,职能科室负责人竞聘上岗,临床推行三级医师负责制,经营动作全成本核算等,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建院40年的历程,医院为社会造就了一大批肿瘤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一大批患者,为社会作出了不朽的功勋。

浙江省肿瘤院正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步迈向新世纪。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暨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是一座全民所有制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位于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市,座落在明珠般的玄武湖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宜人。其前身系1960年建院的江苏医院,1973年12月成立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1991年增挂江苏省肿瘤医院牌子,现为全省肿瘤防、治、研、教、技术指导中心。医院占地面积47.7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858张,2007年出院病人14350 人次,手术例数3467 例,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医院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通过几代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聚集了全省肿瘤基础研究、肿瘤临床医学最大的专家群体,同时为省内外培养肿瘤专业人才数千名。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0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02人,高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3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 人,省级医学领军人才1人,省“333”人才7 人。现有博士25 名,硕士85名。

医院设置职能部门20个,设临床医学、诊断医学科室29个,基础医学研究室5个。肿瘤诊治学科齐全,肿瘤放疗、化疗、肿瘤普通外科、肿瘤胸外科四大学科均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放疗科为“135工程”重点学科,是江苏省放射治疗中心。医院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方面有一定优势,为近百余种新药进行了临床研究。

医院诊疗设备齐全,近几年来,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配备了包括全身多排螺旋CT、E-CT、MRI、DSA、CR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医用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钴治疗机、多叶光栏(MLC)、三维TPS、高能超声聚焦刀、冷冻治疗系统、热疗治疗系统等一批具有当代领先水平的高科技诊疗设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又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创建于1972年,是黑龙江省唯一集肿瘤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坐落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南侧,占地面积207,043.07平方米,现有职工1,449人,专业技术人员1258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242人,开放病床1600张,有内科、外科、放射治疗等30个科室,13个医技科室,10个教研室、2个研究所(哈医大附属肿瘤防治研究所、哈医大肿瘤药物研究所),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腹部肿瘤外科、放射治疗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承担着全省及吉林、内蒙等周边地区群众的肿瘤防治任务。

医院对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化学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的综合能力居全国前列,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研究与临床治疗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开设黑龙江省内首家护理门诊,使护理与治疗形成有效互补。医院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铁路系统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院拥有一体化多功能全身扫描PET/CT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全数字化电子直线加速器、16排CT诊断机、螺旋式CT、16排大孔径CT、1.5T双梯度核磁共振系统、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全数字可变角度双探头ECT系统、数字平板乳腺机、数字X线摄影机(DR 、CR)、数字胃肠诊断系统、光动力治疗仪、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影像网络系统(PACS)、氩氦刀、内窥镜手术系统、乳腺肿瘤旋切刀(麦默通)等先进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设备,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了保证。

医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临床教育基地,自197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肿瘤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98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医学影像专业,承担着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肿瘤学专业和影像学与核医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任务,以及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高职和临床医学专业成人的教学任务,教育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3%以上。

医院是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大肠癌、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肿瘤学会及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和中国医学影像学会黑龙江分会的挂靠单位。医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两个研究所,即哈医大肿瘤研究所和肿瘤药物研究所,形成了医疗、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系。医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30余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

肿瘤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成立于1989年12月,是自治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自治区肿瘤防治办公室、自治区抗癌协会、自治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机构挂靠在医院。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医院现占地9.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5.79万平万米,固定资产5亿余元。设置30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检查科室,28个职能科室。医院现开放床位1400张,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24000余人次,年手术11000余例。医院现有职工12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2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中级16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3人。医院为新疆医科大学肿瘤专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8人。每年承担新疆医科大学本科教学任务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院研究生200余人,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肿瘤学博士点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医院在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重点强化学科建设,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的学科发展思路,打造优势学科、品牌学科,着力培育具有医院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了“外科是龙头、放疗是特色、内科是基础、病理是保障、辅助检查是支撑”的学科发展局面。

医院现设有肿瘤外科专业十一个:分别是神经肿瘤外科、头颈肿瘤外科、甲状腺肿瘤外科、乳腺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外科(肺与纵隔病区、食道与贲门病区)、胃肠肿瘤外科(胃与后腹膜病区、肠病区)、肝胆胰肿瘤外科、泌尿肿瘤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妇科肿瘤外科、肿瘤介入治疗科;肿瘤内科专业四个:肺癌肿瘤化疗科;泌尿、生殖及不明原因转移癌化疗科;淋巴瘤、血液及乳腺癌肿瘤化疗科;消化肿瘤化疗科。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四个:头颈部肿瘤放疗科、胸腹部肿瘤放疗科、乳腺肿瘤放疗科、妇科肿瘤放疗科。医院还开设有中西医结合科。医院医技科室设有病理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内设临检室、生化室、细菌室、免疫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放射治疗中心、内窥镜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放射诊断科、CT室、磁共振室、B超诊断科、核医学科)、心肺功能科、输血科等。医院综合医疗科可开展各种常见病、心血管病、中老年病、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治。急诊科还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与诊治。

2001年4月医院与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达成协议,由李嘉诚先生出资捐助建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宁养院,在全国宁养基金会每年投入100万元的基础上,医院每年配套资金20万元,六年来为全疆3500余位各族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免费提供上门诊疗、心理咨询等服务,医院还组成了由青年医护人员为主体、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宁养义工队伍和抗癌之家。

近几年,医院为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多渠道筹资,先后投入近3亿余元购进先进的医疗诊治设备,其中放疗中心设备:具有世界放疗技术最高水平的美国瓦里安IGRT直线加速器,该加速器具有CT融合技术,可在图像引导下开展适形精确调强放疗;美国瓦里安2300C/D、23EX、600 C/D 3台直线加速器和TPS治疗计划系统,可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动态适形放疗和动态调强治疗及头部X刀;后装治疗机,高能超声聚焦刀,强生前哨淋巴结探测仪、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肿瘤治疗设备;用于肿瘤介入治疗的飞利浦1000mA大C臂数字减影机。影像诊断中心设备:飞利浦、西门子、GE、日立等品牌共12台高档彩色多普勒B超机。全数字化胃肠机、飞利浦CR、飞利浦数字X线摄影系统(DR)、乳腺钼钯机、飞利浦大孔径CT(用于放疗定位)、飞利浦多层螺旋CT、西门子SPECT/CT、飞利浦ECT 、GE1.5T双梯度核磁共振。内镜诊治中心设备:德国雪力乳腺导管内窥镜系统、全套进口电子内窥镜、胸腹腔镜、宫腔镜。临检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设备: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尿沉渣检测仪、酶标仪、自动封片染色仪。

医院拥有一批享誉区内外的老中青专家及学科带头人,以我区特高发肿瘤疾病为研发重点,形成了肿瘤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高能超声聚焦治疗(热疗)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肿瘤的诊疗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某些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几年医院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科技、教育三下乡先进集体;自治区“十佳”医院;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行风建设优秀单位;自治区纠风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城市医务人员下乡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