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巢菜

植物别名豆科野豌豆属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别名。
中药材即前述植物入药。
【小巢菜的功效介绍】:
【药名】小巢菜 (《纲目》)
【异名】翘摇(《本草拾遗》),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纲目》),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野麻豌(《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豆种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硬毛果野豌豆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茎细柔蔓生,几无毛或被稀柔毛,有棱,高10~30厘米。
托叶一边有线形的齿或4~5个线形的齿,下面被稀柔毛。
羽状复叶;小叶4-8对,线形或线矩形,长5~15毫米,宽1~4毫米,顶端截形或微凹,具细尖,基部狭楔形,两面无毛,叶轴末端有卷须,总状花序腋生,2~5花,较叶短;萼钟状,外面疏被短柔毛,萼齿5,等长,线针形;花冠白紫色,旗瓣椭圆形,翼瓣先端圆,与旗瓣等长,无耳,龙骨瓣比旗瓣短;雄蕊10(9 1),无耳;于房无柄,密被棕色长硬毛,花柱顶部四周被柔毛。
荚果矩形,扁圆形,被棕色长硬毛。
种子1~2颗,长8~10毫米。
花果期3月下旬~5月下旬。
多野生于小麦田或山坡。
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种子(漂摇豆)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小巢菜的功效】解表利湿,活血止血。
治黄病、疟疾、鼻衄、白带。
①《食疗本草》:利五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
疗五种黄病。
②《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生肌。
③《纲目》:止热疟,活血,平胃。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解表,除湿热,止白带。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5~2两。
【选方】①治五种黄病:翘摇生捣汁服一升,日二。
(《食疗本草》) ②治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
(《广利方》) ③治鼻衄不止:白翘摇研末煮醪糟服。
(《四川中药志》)
食疗价值豆科草本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嫩叶或茎叶。又称翘摇、苕摇、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白翘摇、白花苕菜、小野麻豌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山西、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多为栽培。春季未开花前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辛,性平。能利尿除湿,活血,止血,截疟。
[参考]含芹菜甙、槲皮素等成分。
[用途]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黄疸;妇女带下,月经不调;鼻衄;疟疾。
[用法]煎汤,煮食,炒食,或和米粉拌蒸食。
[注意]食用只可采嫩叶。
[附方]
1,元修菜粥:小巢菜(干、鲜皆可)适量,同粳米煮粥食。
本方有健脾利湿之功。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或妇女白带量多。
2,苕菜醪糟:小巢菜30g,切细,用醪糟煮熟,一次服。
本品有一定止血作用。用醪糟煮服,主要取其调味适口。用于鼻衄。
3,翘摇鲜汁:小巢菜60g,略捣,绞汁,加适量白糖,沸水冲服。每日2~3次。
源于《食疗本草》。本方用此除湿退黄。用于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