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庭芝
上官庭芝是唐朝贞观年间著名官吏:上官仪之子
因为上官庭芝平生没有太多建树
所以也没有太多介绍
上官仪刚直肯谏,因建议高宗废武则天遭武氏嫉恨,麟德元年(664),被告与废太子梁王忠通谋,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被处死,籍没其家。
下面是其父上官仪的介绍:
上官仪
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家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他常参加宫中宴会,又曾参预《晋书》的编撰工作。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刚直肯谏,因建议高宗废武则天遭武氏嫉恨,麟德元年(664),被告与废太子梁王忠通谋,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同时被处死,籍没其家。中宗李显即位时,才得平冤,被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以国礼改葬。肖像列入凌烟阁,牌号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楚国公。上官仪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仪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他又归纳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入朝洛堤步月》是上官体较好的代表作。而《八咏应制》则是典型的宫体诗。《全唐诗》录其诗1卷。 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