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酒
郫筒酒出在郫县。“筒”,乃是酿此酒的器具,竹子作的。《华阳风俗录》说:“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遗憾的是,没有说明此酒起源于何时,也没介绍“倾春酿于筒”的春酿用的什么材料酿制。
《成都古今记》和《益部谈资》都说郫筒酒是山涛治郫时,刳大竹酿酴醾做成的酒。山涛是西晋时人,乃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查《晋书·山涛传》,此人没有在郫县任过职,连他儿子山简也没有在蜀中任过职,何来山涛创制此酒之说呢?
山涛创郫筒酒不可靠,但用酴醾酿制郫筒酒却是真的。酴醾是一种花,蔷薇科,有清香,作酿酒材料是很好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已载“蜀人作酴酒法”;宋代朱翼中的《北山酒经》也还有“酴醾曲”及酴醾酒的制法。
饮酴醾所酿之酒,在杜甫生活的唐代,是很体面的事情。《景龙文馆记》曰:“唐制,召侍臣、学士食樱桃,饮酴醾酒。”后来,诗人们讴歌酴醾酒的篇章不算少。杨万里《走笔谢张功父送酴醾》诗,有“碎挼玉花泛春酒,一饮一石更五斗;”梅尧臣也曾写下“簇簇霜苞密,层层玉叶同。谁将作美酒,醉月看生东;”黄庭坚的《观主薄家酴醾》,咏酴醾“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苏轼也称颂郫筒酒:“所恨巴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陆游则夸赞道:“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上述诗句,确证唐宋时有酴醾酒和以酴醾花为原料酿制的郫筒酒。那么唐宋以后还有没有郫筒酒呢?从文献看,郫筒酒没有失传。清袁枚在《随园食单》的“酒单”中,重点介绍了当时的十种名酒,四川郫筒酒是作为第三位介绍的。他说:“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冽,川酒之鲜,岂有绍兴下哉!”四川的“郫筒酒清冽彻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袁子才是不爱饮酒的,但他也曾被郫筒酒诱惑,坦白交待他“七饮郫筒”。稍后嘉庆乙丑年(1805)新刊的成都太平斋藏版《成都竹枝词》,亦有“郫筒高烟郫筒酒,保宁酽醋保宁绸”之赞。这都说明郫筒酒在清代仍为世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