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狮山
狮山,原名矩庾山,俗称师姑山。位于连江县城西郊,西倚文笔、北扼宝华、南耸覆釜、东望云居,濒临敖江,俯览凤城,风光旖旎。
县城去狮山,最方便的是乘坐县标至新大桥的区间中巴。过连江新大桥,右拐“春堤”,行百来米,跨古石桥,便进入狮山景区。这儿是梅溪敖江交汇处,一片美丽的“秋江浦”。《连江县志》载:“在矩庾(已古)尾江滨,夹岸杂树修篁,幽深曲折”,浦内绿竹掩映中,依山建了一座“老人安”,以自然之适,养自然之身。相思树翠,修竹婆娑,朝辉夕阴,“卧虹”幻影,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此地自古多产麻笋,绿笋偎母竹,老竹携幼竹,蓬蓬勃勃,碧叶联繁枝,郁郁葱葱。明朝邑人郑霄,曾在此筑“耕竹亭”隐居读书。“九曲筼筜谷,渔郎小艇通,书声何处是?飒飒落江枫”。平添了“春堤秋浦”优美、恬静、幽深的氛围。
离浦上山,抬头便是“金福寺门亭”,亭高约七米、六柱、斜顶、三重、翘角、赤红色,雕饰彩画,金碧辉煌,内摆长石凳。徐步登山,约千米,就建了六座凉亭,其密度之大,造工之精,为省内景区罕见。亭有八角、六角、五角不等,巍然大方。各亭均镶有写景抒怀的楹联,耐人寻味。这些凉亭,多是旅外乡亲,港、澳、台胞献建,供游人纳凉、避雨、小憩、观景,表达了拳拳赤子心,悠悠桑梓情。
“竹舞荫合偏宜夏,秋江奔月绕亭前”,同仁驻足抄录、拍摄,赏析。蓦然,距山门亭几十米开外的石壁上,好像跑着一只活灵活现的狮子,笑迎我们来客,“金狮迎客”,果然名不虚传,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狮山拟岩即景,不胜枚举。拾级上狮山,你会惊喜地发现,青青的芒草丛中,流淌着涧水,隐隐约约,叮口当 作响,伴随人们脚步轻移,为游人弹奏登山进行曲!狮山的石径约一米宽,不规则石料铺就,很有错落感,石级较平缓,行进泰然自如。路边野花异草,青松翠柏,芭蕉分绿,橄榄垂枝,柳桉玉立,野竹茁壮,让人油然生发“千里春山重叠翠,一江秋水浅深情”的感慨。
登上第三亭,其左侧,有一个“串山洞”。洞深160米,宽3米,高5米。我们前后相携,从北向南,摸索前进,洞岩削壁,平坦干燥,空气流畅,时而一片洞黑,时而浮光星点,像“摸鲤鱼”游戏,勾起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大家一边行进,一边开心地说笑,经历了一次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陶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了洞口,眼前倏然一亮,山脚又是一处青山四合,景色清幽的山间谷地。
南望,凤梅公路穿山越岭,蜿蜒曲折。这是旅美乡亲刘先生主修的思乡路。他献巨资圆了故里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的梦想,有口皆碑。公路旁,梅溪边,新修的敖江两岸防洪堤,十分壮观,与旅菲华人黄先生投资的江南已古江堤相衔接。御灾兴城,托起了县城“东移南扩”、“华庆花园”的新天地。
狮山,原属敖江乡辖区。我曾在乡里工作了八年,忙中偷闲,上山、踏青、揽胜,当时走马观花。今天,悠然恬适地观赏狮山,发现“八戒礼佛”、“苏武牧羊”、“双龟求偶”、“神象听罄”等诸多景点,果然栩栩如生。尤以“玉燕南飞”、“孤猿啼月”、“狮象争雄”、“群象相亲”,形象逼真,真是鬼斧神工,逗人留连忘返。
狮山自然景观呈现出山、水、城、堤的层次,间有竹、木、花、草陪衬,近景远景,珠联璧合,亲切自然,真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韵味。
登临狮山顶上的金福寺,住持释界提法师陪同我们边参观边介绍。狮山,从宋天圣至清顺治年间,先后创建荐福寺、瑞岩寺、二仙堂、狮山寺等,风雨沧桑,几度兴衰,只留遗址。1992年,已古村民欧发瑜,会同城关信士发起,旅美华侨孙海峰、孙瑞明、孙瑞光慷慨解囊,献资响应,在狮山复建金福寺,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僧房,重塑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佛像,铺设道路,构筑亭台,狮山又焕发光彩。
登上左前方的巨岩——“点将台”,时任连江县委书记叶家松于癸酉年夏录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书法岩刻,笔力如其人,大度坚毅,刚柔相济,大手笔风范赫然醒目。寺后山坡,1995年冬林学忠县长题写的“狮山独好”石刻,攀上“登天乐”岩顶,俯瞰凤城,放眼金钟潭乌鲤腾空的胜景;身边似乎回响邑人郑霄“耕竹亭”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远视连江新大桥,如“初月出云,长虹落涧”的景观;凝眸敖江奔流,汇入大海,深情地呼唤台、金、马游子,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