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清制,凡科举考试,各省参加考试的生员名额以及录取名额,均有限定,录取之规定亦有别。故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亦可在本籍与寄籍中作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者,称之冒籍。

古代科举中因“冒籍”事件而引起的案件不断发生,严重的还破坏了边疆地区的安定。科举时代,“冒籍”现象之所以出现,归根到底还是政府考虑区域公平、各地科举录取宽严不一导致的结果。从宋代起,固定解额制、分区取士制和分省取士制的实施,使各地区有了固定的取中名额,这就使得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向边远地区流动,导致了“冒籍”现象的产生。明清两代,“冒籍”问题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明清两代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制止这种现象,一方面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维护统治者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