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品

简介男,汉族,1944年1月生,湖北省荆州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1968年7月--1970年2月,华中农学院毕业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8199部队“八一”军垦农场军训。
1970年3月--1978年7月,任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技术员。
1978年8月--1981年11月,在华中农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81年12月--1989年8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1986年9月--1989年8月,任农学系副系主任。
1989年9月--1990年2月,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
1990年3月--1995年4月,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
1993年8月--1994年8月,赴加拿大Manitoba大学合作研究一年。
1987年6月--1992年11月,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
1992年12月至今,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1995年5月——2007年4月,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论文、论著:1.张端品,谢岳峰1982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中国农业科学(5):17—24
2.张端品,谢岳峰1984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成株抗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1):40—50
3.谢岳峰,张端品1985南方稻区部分推广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6):1316
4.赵新平,张端品,谢岳峰1985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成株抗性遗传研究 华中农学院学报(6):4—7
5.赵新平,张端品,谢岳峰1986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成株抗性坠冈显性返转的研究 遗传8(5):5—9
6.赵新平,张端品,谢岳峰1987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成株抗性品种病理解剖研究 植物病理学学报17(3):185—190
7.张端品,谢岳峰1988水稻白叶枯病抗源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1):18—22
8.罗利军,张端品,谢岳峰1988云南稻品种与普通稻品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 华中农大学学报7(2):118—122
9.张林,张端品,谢岳峰1988水稻亚种间杂文后代白叶枯病抗性表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7(2):123—129
10.余功新,戴陆园,张端品等1989云南稻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报8(4):327330
11.张端品,邓顺安,余功新,谢岳峰等1990农垦58S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4):407—419
12.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等1990水稻品种1只28对我国的白叶枯病菌系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作物学报16(2):139—152
13.戴陆园,张端品,谢岳峰云南稻毫梅抗白叶枯病新基因定位 西南农业学报19903(3):54—58
14.谢岳峰,张端品等 15个云南地方品种对白叶枯的抗性遗传 《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第一版p14—20
15.张端品,谢岳峰等 云南稻种资源对白叶枯病抗病性研究 《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第一版p21—30
16.罗利军,张端品,谢岳峰199l“云南大粒”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遗传学报18(5):457—460
17.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1992云南水稻品种冬糯的白M1—枯病抗性基因定位研究 遗传学报19(5):4;9—466
18.张自国,曾汉来,元生朝,张端品等1992再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ll(5):1—5
19.张自国,曾汉来,元生朝,张端品1992籼型光敏不育水稻营养生长期光温条件对育性转换条件的影响 杂交水稻(5):34—36
20.曾汉来,张自国元生朝,李玉珍,张端品1993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2(5):401—406
21.万焕桥,张端品,谢岳峰1993风情二号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7(4):217—221
22.熊卫,余功新,林兴华,张端品,谢岳峰1994五土个云南稻品种抗白叶枯病基因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3(2):99—110
23.曾汉来,张自国,杨静,张端品等现有温敏不育水稻资源的鉴定、分类与评价, 《第三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第一版pl—5
24.张自国,杨静,张端品,曾汉来,卢兴桂具有育性转换的水稻资源及其利用 《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1994扬州p62
25.张端品,谢岳峰,林兴华等光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和稳定性研究 《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1994扬州p49—;0
26.秦发兰,张端品,林兴华等1994云南光完稻广亲和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3(6):538544
27.林兴华,张端品,谢岳峰1994水稻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2):
28.曾汉来,张自国,张端品等光(温)核不育水稻的基本特性参数及数理分类与判别 《现代农业科技研究进展》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11
29.张自国杨静,元生朝,曾汉来,张端品1995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热带稻区的育性转换特性与利用研究 作物学报21(4):485491
30.邹礼平,张端品,林兴华等1995光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4(5):415—420
31.张端品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及利用研究》李泽炳等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第一版D253332
32.刘克德,张启发,张端品,谢岳峰1995云南地方稻种遗传变异和籼粳分化 植物学报37(9):718724
33.曾汉来,张自国,张端品等1995安农S—l的温敏不育性在强感光性背景中的表达特性研究 高技术通讯6(5):12—15
34.曾汉来,张自国张端品,元生朝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发育与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应用》专刊1996.11 p33—37
35高和平,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19964个云南稻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华中业大学学报15(2):105—109
36.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秦发兰1996农垦58s光敏不育基因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5(1):1—5
37.章琦,杨文才,施爱农,王春莲,朱立宏,沙学延,朱培新,陆志强,谢岳峰,张端品林兴华,余功新1996我国水稻抗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性状遗传研究的标准化问题的商榷 中国农业科学29(4):85—92
38.葛台明,余额君,谢岳峰,张端品,章荣德,秦发兰1997小麦+多花黑麦草不对称体胞杂交获得杂种再生植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6(2):105—111
39.秦发兰,张端品,林兴华,谢岳峰1997云南光完稻亲和性品种的分类研究 华中农业学学报16(4):320—324
40.曾汉来,张端品,张自国,张志钰,杨静1997W6154s X 农垦58杂交后代育性转株的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特性 作物学报23(6):693—698
41.李子银,林兴华,谢岳峰,张端品 1999利用分子标记定位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 植物学报41(7):731—735
42.谢国生,谢岳峰,张端品 1999水稻抽穗期及其遗传研究的动态与进展 华中业大学报增刊l—5
43.曾汉来,卢开阳,贺道华,潘雪样,张端品,2000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结实性的高温适应性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1):1—3
44.Luo Lijun,Duanpin Zhangand Yuefeng Xiel990Intleritance of reslstan to bacterial blight(BB) in rice I RRN 15(2):15
45.Luyuan Dai,D.P.Zhang,Y.F.Xie and Chen Yongl991Widely compatible Japonica rice from Yunnan,China I R R N 16(2):5
46.Chen Yong,Xinhua Liao,Yuefeng Xie andDuanpin Zheng 1991Distrbution of rice varieties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BB)in Yunnan China IRRI 16(4):13一14
47.Lin,X.H·,G.X.YU,D.P.Zhang,et a1.1991Chromosomal location of gene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in Yunnan rice variety Dongnuo,Rice Genetics Newsletter,8:124
48.Ziguo Zhang,Hanlai Zeng,Jing Yang,Shen Chao Yuan,Duanpin Zhang 1994Conditions inducing fertility altera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sterile rice Field Crop Research(38) :111—120
49.Hcping Gao,Lin,X.H.,Gong Xing Yu,D.P.Zhang,and Y.F.Xiel995Inheritance 0f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of four Yunnan rice varicties Rice Genetics Newsletter 12:233-234
50.Lin,X.H.,D.P.Zhang,Y.F.Xie,et al.1996 Identifying and Mapping a new gene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Based on RFLP markers.Phytopathology 86 (11): 1156一1159
51.Lin,X.H.,D.P.Zhang,Y.F.Xie,et a1.1996Mapping a new gene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based on RFlP mkeker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 21(1):30
52.L.Z.Xiong,K.D.Liu,X.K.Dai,S.W.Wang,C.G.Xu,D.P.Zhang,M.A.Maroof.T.Sasaki and Q.Zhangl997A highdensity RFLP map based on the F2 population of a cross betweenoryza sativa L.andO.rufipoganUsing Cornell and RGP markers,Rice Genetics Newsletter 14:110一l16
53.Lin xinghua,Chuntai Wang,Guosong Wen,Duenpin Zhang,Yuefeng Xie, Qifa,Zhangl998Progresses in map—based cloning ofXa22(t),a new gene for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in rice. Abstract of Plant and Animal Genome VI.Januaryl8—21,1998,San Diego,CA,USA.P81
主持“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水稻种质资源研究、抗性基因遗传、抗病基因定位、光敏不育基因定位、光敏不育的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以第一作者和与他人合作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