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简师
全称河北省宛平县简易师范学校。是丰台地区第二所师范学校(第一所为京兆师范学校)。后京兆师范学校从卢沟桥迁至通州。为解决宛平县小学教师不足,不定期地办讲学所,培养小学师资。1934年成立宛平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后命名为河北省宛平县简易师范学校。校址在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南永定河东岸龙王庙内,是一座古式庙堂建筑。据《日下旧闻考》所载,该建于明正统年间,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九年又2次重修。传说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时曾在此休息。龙王庙的前殿及其附属建筑被宛平县教育科占用,后殿及其附属建筑被简师占用。简师学制4年,相当于初中毕业程度。第一届预定招生50名,实收学生42名。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代付每月伙食费的奖励。宛平简师有附属小学一所,校址在县城内,教职员5人,学生147人。1937年7月简师第一届学生将升入4年级,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宛平简师的校舍遭到日军炮火的袭击,破坏严重。学校处在战场附近,遂告解散。在以后的8年抗日战争中,家住在宛平县8区(门头沟以西清水、斋堂一带)的简师学生,有一部分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宛平简师于1946年复校,迁至丰台镇东安街。该处原是日军的练兵场,后改为日本居留民团国民小学。复校当年招一个简师班,35人(其中有3名日本学生,3名女学生),学制3年,相当于初中程度。另外招一个师资训练班,32人学制1年。1947年学校招2个师简班,72人。1948年招2个师简班,60人,简师的学生享受公费。简师复校后,附属小学也得到恢复。在简师校内南侧新建排房一座,作为附小教室,有2个班学生,3名教职员。1948年12月14日丰台解放。1949年1月开始复课,同年大兴简师一年级学生一个班约20人并入。1949年暑假(7月中旬~8月中旬),选送10名青年参加北京市大中学生暑假学习团学习。在学习班结束时,10名同学都加入了团组织。1949年9月简师建立团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为梁树勋。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从1949年11月起简师命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1950年夏,简师毕业生有30多人到沈阳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有20多人到石家庄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简师附小也于1949年2月复课。学生1000多人,分4个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合用一个教室,实行二部制,三、四年级组成一个复式班,五、六年级组成一个复式班,以适应简师学生实习的需要。1951年春宛平简师接管“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华北三育研究社”,该社成立于1934年,由美国教会主办,是一所半公办读的教会学校,带由孤儿院性质。校园占地100亩,社内设有纺织厂,生成纱布登产品,共协和医院使用。该社对师生思想控制极严,不准他们和外校师生接触。接收后师生去留自愿。1951年7月简师改名为第十二中学。1951年寒假后,简师附小与丰台镇第九中心小学合并,后为丰台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