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边际效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即土地边际报酬

土地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要素的投入,较上一水平所增加的产品数量。它一般可用生产要素增加的量去除由于该新增生产要素而获得的产品增加数量而得出。土地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的某项投入增加,而其他投入要素固定不变,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新增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例如在土地上投入的人工越多,愈是精耕细作,产出的粮食就越多,但在土地上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时,尽管总产量有增加,但人均产出增加却越来越少。到最后,土地的产出几乎没有增加,协调管理费用却大幅度上升。因此,可以说土地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要素配合比例的协调程度,决定了土地效益的大小。在效益变化的第一阶段,最初边际效益处于递增状态,总效益递增增加,当边际效益达到最高后,边际效益递减,但平均效益和总效益仍然递增,当边际效益下降至平均效益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边际效益和平均效益均处于递减状态,总效益递增,边际效益小于平均效益,但二者均为正值,直到边际效益减为零,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边际效益为负值,总效益递减。由此可见,在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利用和潜力发挥有限,总报酬不是很高,在第三阶段,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过多,超过了土地受容力,总报酬递减,也不是合理阶段,只有第二阶段才是最合理的投入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