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争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李争起(1967- ),男,河北藁城人。1986年从河北辛集中学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1993年留校任教。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增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为本科生开设了《热力系统及设备》、《燃烧学》及《燃烧设备》。为研究生开设了《燃烧理论》。

早期从师于孙恩召教授,后又从师于秦裕琨教授。从1990年起主要从事于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机理及工程应用的研究,与同事们一起努力研究出拥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高效、稳燃、低污染、防结渣、防高温腐蚀的煤粉燃烧技术,提出了风包粉煤粉燃烧原理,并获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展开研究:

一、煤的低NOx燃烧

为了达到更低的NOx排放,我们提出了立体分级燃烧的新思路,即将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技术与分级燃烧技术、同向偏置二次风等相结合,实现低NOx排放。

针对我国燃煤的特点,提出了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即:不设置中心管,燃烧器一次风通道位于燃烧器的中心,一次风为直流,在燃烧器一次风通道中安装煤粉分离器,使煤粉集中于燃烧器的中心并喷入炉内。

二、旋流气固两相流动

旋流燃烧器出口区域,不同粒径的煤粉及空气的轴向、切向、径向速度分布、中心回流区尺寸及位置、颗粒浓度分布、相间速度滑移等流动特性直接决定了燃烧器的性能,同时,这样复杂两相流中气体及颗粒湍流特性有待于探索。

三、烟气脱硫技术

研制高效低成本的烟气脱硫技术。

以上研究结果主要刊发在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Fuel、Energy、中国工程科学、机械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动力工程等刊物上。

--------------------------------------------------------------------------------

学科

热能工程

--------------------------------------------------------------------------------

研究方向

煤的低NOx燃烧:将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技术与分级燃烧技术、同向偏置二次风等相结合,实现低NOx排放。提出了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有旋气固两相流动,旋流燃烧器出口区域,不同粒径的煤粉及空气的轴向、切向、径向速度分布、中心回流区尺寸及位置、颗粒浓度分布、相间速度滑移等流动特性直接决定了燃烧器的性能,同时,这样复杂两相流中气体及颗粒湍流特性有待于探索。烟气脱硫技术,研制高效低成本的烟气脱硫技术。

--------------------------------------------------------------------------------

论著成果

[1]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本人排序4。

[2]秦裕琨, 李争起, 等. 风包粉煤粉燃烧原理及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5):59-62,66.

[3]Li Zhengqi, Sun Rui, et al. Effect of primary air flow types on particle distributions in the near swirl burner region.2002, 81(6): 829-835.

[4]Li Zhengqi, Wan ZhiXin, et al. Influence of division cone angles between the fuel-rich and the fuel-lean ducts on gas?particle flowand combustion near swirl burners. Energy, 2002,27(12):1119-1130.

[5]李争起,孙锐,等. 一种惯性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中国专利号:ZL99210456.4, 2000.03。

[6]李争起,孙锐,等. 一种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 发明专利申请号:03111101.7,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11642.X, 2003.03。

[7]王磊,李争起,等. 中心风对旋流煤粉燃烧器性能的影响. 机械工程学报,2000,36(6): 63-67。

[8]秦裕琨,李争起, 等.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直流二次风对气固流动的影响.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21(3):363-367。

[9]Li Zhengqi, Sun Rui, et al. Gas-particle flow and combustion in the near burner zone of the swirl-stabilized pulverized-coal burner.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已录用,待刊出。

[10]孙恩召,吴少华,孙绍增,李争起.«热工手册»燃烧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1 ? 6-6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