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
陈衍陈衍(1856~1937) 近代诗人。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陈衍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在京时,与郑孝胥标榜"同光体"。他提倡"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他认为这是古近体诗的三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高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二个高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第三个高峰在宋哲宗元□年间。而继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绪间的"同光体",也即他所倡导的诗风。他自己作诗,着重在学习王安石、杨万里的曲折用笔,骨力清健,与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宝琛等,风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扬"同光体"成就,对近代旧诗坛,发生过广泛影响。
著有《石遗室丛书》,收书18种,116卷,其中除辑录校补者 8种外,自著10种,包括《石遗室文集》12卷,《石遗室诗集》6卷,《石遗室诗集补遗》1卷,《说文举列》7卷,《朱丝词》2卷等。有家刻本。《丛书》外,又有《石遗室诗话》32卷、《续编》6卷,《辽诗纪事》12卷、《金诗纪事》16卷、《元诗纪事》24卷,都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石遗室论文》 5卷、《史汉文学研究法》1册,都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又选有《近代诗钞》24册,《宋诗精华录》4卷,皆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陈衍陈衍,男,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吉林省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行业教育协作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理事。
长期致力于区域职业教育规划、职业院校管理、职业教育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apnieve)委托课题《中国职业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国省域职业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劳动保障部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预测模型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职业教育研究课题。
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职业技术教育》等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转轨破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热点报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热点与前瞻》等学术著作8部。
主讲研究生课程《教育宏观管理问题研究》。《创建“教育研究—教学改革”联动体,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衍陈衍,本名陈为良 1937年生,笔名陈衍。浙江丽水人。195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杭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写作教研室主任,现任浙江广播电视高等咨科学校校长、教授。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会长、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论著《中国古代编剧理论初探》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电影文学简论》;《写作学高等教程》(合作)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文学写作基础》;《文学体裁写作知识》。(主编并执笔);《修辞通鉴》等。主要论文《戏剧冲突散论》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辑入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李渔〈十种曲〉析论》;《〈雷雨〉拾零》;《论戏剧与电影的"离"与"合"》;《探索性影片与电影创作新观念》;《谢晋模式的合理意义》辑入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戏剧的结尾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