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江

水系:珠江
流经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流域面积:19025平方公里
长度:437公里
流量:569立方米/秒。
生态特征:桂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游植物总计0.62,其中硅藻87.7%、绿藻2.1%、蓝藻0.3%、甲藻6.2%、金藻黄藻0%、裸藻3.7%。
浮游动物数量:数量520.33个/升、生物量0.2322毫克/升,其中原生动物(种) 15、轮虫(种) 16、枝角类(种) 37、挠足类(种) 23、合计(种) 91。
主要经济鱼类:七丝鲚、银鱼、鳗鲡、青鱼、草鱼、鳡鱼、鳤鱼、赤眼鳟、海南红鲌、大眼红鲌、()条鱼、鳊鱼、黄尾密鲴、刺鲃、倒剑鲃、南方白甲鱼、小口白甲鱼、瓣结鱼、桂华鲮、鲮鱼、唇鱼。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河流,为西江支流。源于兴安县境的猫儿山。上游源头与长江流域的湘江上源均在兴安城北,由公元前2世纪开凿的灵渠沟通,可以行船。桂江上游称漓江,沿南岭西南麓南流经桂林市、阳朔、昭平等县,沿途纳荔浦河、恭城河、思懃水到梧州市入西江。长437公里。桂江多激流险滩,浅水船可行至平乐,涨水季节可至桂林。桂江流经石灰岩地区,沿岸多石林岩洞,江水清澈,风景秀丽,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区。
桂江是西江水系第三大支流,由北向南纵贯桂东。桂江上游河段,称大榕江,山高谷深;中游河段,称漓江,河道分岔明显,沙洲发育;下游河段,为桂江主河段,又称抚河,水急滩多。漓江河段,山峰奇特苍翠,石崖嶙峋峭拔,河道曲折迂回,江水清澈见底,可谓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桂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华江乡猫儿山东坡老山界的南侧,到大溶江镇,汇入著名的古运河灵渠后称漓江。据史料记载,灵渠开凿于公元前219年,渠全长34公里,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令一名叫禄的监郡御史主持修建的,他引湘江1/3的水量注入漓江,漓江的命名据说即取义于部分水量离湘江而来汇。漓江流经灵川、临桂、桂林、阳朔、平乐等县市,汇恭城河后始称桂江。再经昭平、苍梧,于梧州市与浔江汇合入西江。
桂江全长438公里,流域面积1879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43‰。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1033毫米,径流量144亿立方米。桂江的含沙量较少,平均年含沙量为0.134公斤每立方米,但在汛期也可多达0.315公斤每立方米,年输沙量为265万吨。桂江流域在平乐以下大部分为砂质岩,漓江河段则以石灰岩为主,在经过长期自然演变之后,漓江段形成了今天奇丽的岩溶地貌。
桂江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2条;其中右岸支流有甘棠江、相思江、金宝河、荔浦河,左岸支流有恭城河、思勤河、富群江。恭城河较大,河长170公里,流域面积4348.5平方公里;其次为荔浦河,河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08.3平方公里。桂江是自北向南流,因此上下游气候差异较大。下游梧州市附近年平均气温为21℃,上游桂林以上则只有18℃,极端最低气温桂林、兴安一线达-5℃,并有飞雪出现,下游则甚少见雪。桂江年平均蒸发量在1100~1200毫米之间,全年日照小时数从上游的1400小时递增至下游的1800小时。
流域地形北高南低,北有越城岭作屏障,东有都庞岭为左翼,西有大瑶山脉为右翼,南方大量海洋气流沿河谷台地不断抬升,对造雨有利。更兼流域东北诸山有若干T形缺口,北方冷空气经常自山垭口侵入,与南来暖湿气团相遇,锋面常在五岭山脉包括本流域上空对峙、摆动,因而流域内降水比较丰沛,多年平均降水达1666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以5~6月份最多,4~8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2.1%,秋冬两季则较少,故间有秋旱或冬旱。流域内由于降水较多,水灾频繁。
桂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1.23万千瓦,可开发兴建电站61座,装机52.87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目前已建水电站23座,装机9.41万千瓦,年发电量4亿多千瓦时,其中青狮潭电站装机17800千瓦,年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主要供桂林市用电。近50年来,桂江流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已扩展到178万亩,占总耕地的69%。如青狮潭水库自1964年建成后,已发挥了灌溉、发电、防洪、养殖和调节漓江旅游航运水位的综合利用效益。青狮潭水库集雨面积174平方公里,总库容5.6亿立方米,除发电外,灌溉农田43.86万亩,有可养殖水面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