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斗零

斗零即香港五仙硬币,这是一种过去流通的香港货币,面额为0.05港元,1989年开始全面停止流通。而斗零是广东及香港人(尤其是较年长者)习惯上对五仙的叫法。

名称由来

自明代起,中国与外国进行的贸易多以白银进行,由外国进口中国之白银主要为西班牙银圆。西班牙银圆标准重量为27.4克。到清末光绪年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于1887年起开始在广州仿照西班牙银圆之大小重量铸造银币,因上有蟠龙像,习惯上称之为龙洋。龙洋的辅币中五分为一圆之百份之五,即白银1.37克,合中国重量单位3分6厘。在广州街市中普遍以“之辰代码”,分别以“之”(1)、“辰”(2)、“斗”(3)、“马”(4)、“苏”(5)、“零”(6)、“候”(7)、“装”(8)、“弯”(9)来代表数字1至9,因此五仙便被叫作“斗零”。

历史

在香港,港元原本亦跟西班牙银圆一样,为银本位货币,港币1圆之重量亦与西班牙银圆及中国之龙洋一样。1866年至1933年间的5仙硬币均以白银铸造。1903年的五仙硬币重1.37克,约相当于3分6厘(即0.036两),因而被称作“三六”。当时在香港的果菜栏所用的暗语与广州一样,故此港币5分亦称为“斗零”。

1933年,港元取消使用银本位,5仙硬币亦改用黄铜-镍合金铸造,但“斗零”这个称号仍然一直沿用下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