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口镇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黄歇口镇
在监利的西北部,有个地名叫黄歇。因为楚国名臣春申君黄歇的故宅在这里,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后来春申君出使国外,也曾在此小河入湖口处留宿,所以,也叫黄歇口。
黄歇口镇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6.1万,耕地面积10万亩,辖4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黄歇、余卜、通盛、大河、李场、白河、中湾、中桥、陈河、黄歇、伍场、水府、凤凰、余卜、高黄、新熊、黄家、王河、伍岭、春光、前李、新河、官屋、徐家、大兴、周易田、王场、霞光、邓桥、严场、青阳、陈剅、古井、罗桥、新洲、易杨、董家、吴桥、黄坛、新闸、东港、三台)。该镇区位独特,物产丰富,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民风淳朴,具有浑厚得水乡风情和良好得发展前景。是国家重要得水稻生产基地。
沐浴改革得春风,黄歇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遵循产业化得发展思路,整合农业资源,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招商引资,采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培育市场,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粮食、畜禽、水产“三足鼎立”、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全镇经济驶入“快车道”。
该镇系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因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君”之一的春申君(名黄歇)在此客居而得名。
黄歇口镇位于监利县西北部,全镇版图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6.1万,耕地面积10万亩,辖4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该镇区位独特,物产丰富,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民风淳朴,具有浑厚得水乡风情和良好得发展前景。是国家重要得水稻生产基地。
沐浴改革得春风,黄歇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遵循产业化得发展思路,整合农业资源,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招商引资,采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培育市场,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粮食、畜禽、水产“三足鼎立”、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全镇经济驶入“快车道”。
2002年,黄歇口镇经济综合实力跨入荆州市乡镇30强,是荆州市首批小康乡镇之一。
黄歇博学多闻,能言善辩。在楚国日益衰弱遭到强秦攻击之时出使秦国。他见楚怀王被秦诱骗,囚死于秦国。楚倾襄王刚即位,担心秦一举灭楚,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秦昭王,极力陈述秦攻楚是不明智的行为。信中说:“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终于说服秦昭王下令秦大将白起退兵。表现了非凡的外交才能。
后来,黄歇与楚太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数年。他在秦国广为结交,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太子逃脱虎口。当他推算太子确实已经回到故国,黄歇主动将此事告诉秦昭王,镇定自若,视死如归。黄歇的行为在秦国统治集团中引起震动,有人主张立即将黄诛杀,有不少人却对黄歇的勇气和忠诚暗暗表示钦佩,认为:“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经过一番辩论,秦王决定将黄歇放回楚国,并设宴送行。
黄歇回到楚国,被国人视为英雄,三个月后,楚倾襄王病死,太子即位(孝烈王),以黄歇为令尹。封赐淮北地十二县,孝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改封为吴。他注重水利建设,江南港浦由黄歇主持开竣者甚多。著名的上海黄浦江也因黄歇疏凿而得名。他礼贤下士,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争相招揽天下名士,其门下有食客三千,其中不乏志士能人,他们为振兴楚国献计献策,成为一个庞大的智囊团。黄歇曾派兵救赵攻秦。后来又灭掉鲁国,在楚为相二十多年,使楚国一度中兴。孝烈王死后,黄歇于公元前 238年被奸人李园的死党刺死。唐代诗人胡曾路过黄歇的故宅时,睹物思人,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烈士思酬国土恩,春申谁与吊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对黄歇的不能善终表示叹惋。春申君死后,楚国的国势每况愈下,不久即为强秦所灭。他的家乡黄歇口现已成为县辖黄歇镇,四湖总干渠从市区穿过,景色秀丽,乡风淳朴,是监利的一新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