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 198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 198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 1992年毕业于联邦德国Dortmund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56年7月8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 1984年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

● 1996年-2002年,任自动化所所长。

● 出国学术交流5次。

● 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CIMS中心主任,企业管理系主任。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大连市CIMS专家组组长、大连市CAD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大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大连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CAD、CIMS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工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应用示范工程专业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设计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CIMS>、<控制工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等期刊编委;

等社会兼职。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近年来主要从事“企业先进制造与管理模式及其信息化实现方法与系统”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省科学基金、省和市的科技攻关计划、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项目40多项。

研究成果在机车、航天、机械装备、工具装备、特钢、工程机械、金融机械等行业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得到应用。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负责的大连理工大学CIMS中心有由管理学院教师、信息学院教师、机械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60多人的学术研究和开发队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 大规模定制技术及产品设计资源管理系统、

● 面向复杂装备制造的综合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 面向离散制造行业的制造执行和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 面向流程制造行业的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 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供销集成化协同管理系统、

● 面向企业集团的企业资源统一计划调度管理系统、

● 企业决策支持和商业智能技术、

l● 企业办公信息系统。

出版著作和论文:

近年来在发表论文100多篇,EI收录20多篇,发表专著五部.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多项成果通过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主持的技术鉴定,部分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风云人物,中国优秀软件产品、863计划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辽宁省电子技术一等奖、辽宁省优秀软件、辽宁省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大连市科技金奖、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一等奖、大连市信息应用技术优秀专家,等国家、省、市的奖励和表彰多项。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

博士生20人,硕士生16人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

博士生12人,硕士生34人

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校长校长刘晓冰,民盟盟员,1991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省直机关和新闻单位从事行政及新闻工作,曾受聘于人民日报子报,热爱孩子,多年致力于转化“问题孩子”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并取得卓越成果。2003年建立“向阳教育训练华北营”,担任校长,并辞去公职。2007年7月,“华北营”更名为“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

2003年8月,多年关注“差生”现象,对“择差教育”情有独钟的刘晓冰女士,赴江苏淮安与“择差教育”创始人徐向洋先生商谈在石家庄设立“择差教育”分支机构事宜,最终达成共识,签定了“关于在石家庄设立徐向洋教育训练集团华北营的合作协议”。刘晓冰女士随即选派5名管带赴淮接受徐向洋先生培训。10月18日,华北营建营新闻发布会在石召开,徐向洋先生与集团首席顾问范学军,专程赴石参加新闻发布会,并接受了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媒体的采访。为加强华北营的建设,徐向洋先生特委派范学军顾问驻石帮助工作。11月9日,首批新营员入营,华北营正式开始了针对所谓“差生”的挖潜转化和教育训练工作。

2004年3月,经徐向洋先生同意,范学军脱离集团总部工作,正式担任华北营顾问。2004年7月,“徐向洋教育训练集团华北营”更名为“向阳教育训练华北营”。2004年12月,徐向洋先生在华北营设立“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石家庄驻训地”。2007年元月,经徐向洋先生与刘晓冰女士会商,华北营并入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全称为“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华北营”。2007年8月3日,华北营与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解除隶属关系,更名为“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

顾问范学军,原为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顾问,中国第一本“择差教育”专著《太阳升起的地方》主编,原《中国择差教育》杂志副主编。酷爱孩子,精通训练,善于把握孩子心理,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是专门从事对存在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难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8—15周岁的孩子,进行挖潜转化的校外教育训练与辅导机构,是河北省“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基地。

工作室的一线管带或毕业于师范院校,或是优秀退伍军人,他们对孩子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在训练中严格管束孩子,在生活上悉心关爱孩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走进工作室的孩子个个都是最棒的,走出工作室的孩子将会成为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人!

我们恪守“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宗旨,让所有受训的孩子接受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训练,成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优秀学生。

5年来,来自全国各地,以至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境外1000多名孩子在工作室接受了教育训练。出营孩子的出色表现令昔日的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原来的小网迷、打架大王,成绩倒数,经常逃课,甚至离家出走、辍学的孩子,如今回校后有的当上了班长,有的当上了体育委员或纪律委员,成了知书达礼、文明守纪的优秀生;许多孩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了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工作室在河北石家庄市前太保拥有占地4.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营地一座,在石家庄市滹沱河湿地拥有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野外训练基地一处;拥有宿营车、餐车、水车、医疗车、指挥车等各类汽车14辆,可同时保障200名孩子同时实施行走训练。

5年来,工作室先后组织在训营员进行了“徒步西柏坡,追寻革命路”、“走到北京去,登上八达岭”、“走到泰安去,登上玉皇顶”、“挥师洛阳城,古都赏牡丹”、“挺进塞罕坝”、“走向大海看世界”、“挺进西安”、“挺进内蒙大草原”、“孔子故里行”等十多次大跨度徒步行走训练。孩子们的足迹已遍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行走总里程逾一万公里。孩子们在行走中走掉了娇气和懒惰,走掉了自私和任性,而走出的是自信和力量,也走出了团队精神和互助友爱。

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择差而教,拯救孩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以及济南、太原、西安、呼和浩特、泰安、德州、潍坊、淄博、青岛、延安、衡水、邢台、赤峰等省市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延安日报、衡水日报、生活日报、京华时报、燕赵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家庭周末报、齐鲁晚报、燕赵晚报、郑州晚报、西安晚报、法制晚报、淄博晚报、青岛晚报、北京晨报、鲁中晨报、济南时报、河北广播电视报、河北青年报、今日安报、都市女报,《中国妇女》和《河北教育》杂志等五十多家国内知名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