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
机甲,即相对机动装甲,大型双足或多足战争机器人。经常出现在科幻和游戏中。
“机甲”概念武器系统



大概有三种:
一种就是我们熟知的也是目前各国争相研发的战斗机器人,他们多采用人物直接操作或者远程信息连接,通过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控制机体战斗。由于实战的因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无论天上地下或者海中都没有选择人型设计,而是采用了更符合施展需要的各种外形,不过,其在搭载武器和设备的模式上(模块化),以及控制技术上(高智能)符合机甲的概念。
另外一种,并不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也是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的技术,那就是“外骨骼”像穿衣服一样把机甲穿在外面。使用较高的控制技术通过机械增强单兵行动能力的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最符合机甲概念的一种装备,但是体积和功能还远没有达到机甲的程度,目前美军开发的验证机主要是用来提高单兵的负重能力,并且帮助他们获得长途奔袭的能力
最后一种,应该算伪机甲。这种机器人,并没有人直接操作,也没有人远程连接操作。但属于机甲的主要原因是它自己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智能系统。可以模拟人类在战场上的反应。从而像人一样在战场上战斗。但是由于这种智能系统不具有人的意识、思考能力、战场应变能力所以这种伪机甲只在战场做辅助作用。
机甲与坦克
估计未来的外骨骼系统将集成先进通信和探测系统,武器系统和更强的动力系统。但是体积仍然不会达到巨型机甲的水平。因为,人形机甲本身的优势就是其几乎具有全地形能力,这一点是坦克所无法比拟的。试想一下,一个外骨骼尖兵可以在尼泊尔执行奔袭任务,但是即使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也不可能将装甲部队部署到那里去。而现代的导弹技术已经可以使高负重能力的单兵具有反装甲和反空中目标的能力了!
因此,未来的机甲根本不需要和坦克硬拼。
巨型机甲的重量和体积不可能超过坦克发展,不然就会出现发明坦克时所面临的问题,体积过大那就是个活靶子。而在相同体积下,机甲的行走系统比履带要复杂和脆弱的多,而且负重能力也无法和坦克相比,增加武器和装甲的扩展性是个问题。而唯一的优势——通过性能好,也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大打折扣。最要命的是如果用机械腿行进,颠簸会如同骑马一般,不但装备无法曾受,就是人的疲劳也会大大增加,解决办法是安装一个陀螺仪式的平衡平台,但是,这样又增加了复杂程度……所以说,机甲小搞搞可以,大搞搞可不行!
关于机甲的小说有《师士传说》,《仙之机甲》
其中在师士传说中,机甲被称之为光甲,由光脑控制。
而在游戏《机甲世纪》中,机甲采用在机甲内植入细胞的方式,使机甲有机化,能够自我修复。而主控电脑加载神经回路,能够模仿人类进行逻辑与非逻辑的判断,它能直接与驾驶员的神经连接,实现人脑直接操作兵器。
武器介绍(这里指常在游戏小说中出现的武器)
武器分攻击型武器与防御型武器。攻击类武器具体还可分为:贴身类武器如拳剑、电拳套、电钻等;能量类武器如能量斧、能量枪、能量炮等;激光类武器如光剑、光刀、光枪、光炮等;火药类武器如火枪、火炮、火箭炮、导弹等。防御类武器有打击防御的实体盾、光束防御的光盾、绝缘防御的绝缘系统、能量防御的能量盾等多种。
以下为超华丽的分割线补充:
机甲与悬浮战舰机甲的实现首先要有个前提:悬浮战舰/悬浮要塞的出现,或者说“全战场”大型火力支援/运载飞行器,支持太空、大气层引力圈、海洋、海底、陆地这不同“地形”条件的作战行动,可以自行运动,又能搭载人型机甲和高速轻型战斗机。悬浮战舰的火力系统将会十分强大,而且有可能本身就用核动力解决推进问题,那么成为核武器的运载和发射装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鉴于其体积,激光武器、飞弹武器都是属于“标准配置”之类的,战舰即要塞,至于防御问题,现有的科幻小说往往是用能量场之类的解决,其实不用这么复杂,导弹的运行轨迹是可以计算的,用“宙斯盾”的原理进行拦截即可,这些可用计算机来解决,何况伴随悬浮战舰行动的人型机甲和高速战斗机本身就可以起到保卫母舰的作用。
高速战斗机与人型机甲搭配使用的理由:
人型机甲兵器的速度是会受到灵活性限制的,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有两个:1、像动画片太空堡垒一样采用变形战斗机,既是机甲又是战斗机,两用作战。但是这样降低了机甲的防御能力,外形的改变会使关节部位变得异常脆弱,很容易成为单兵反装甲武器的良好攻击目标,故而机甲应该是整体成型的比较好。2、将机甲与高速战斗机搭配使用,高速战斗机可以是无人驾驶的,这样在侦查、轰炸、远程和危险地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投放、对敌饱和攻击、为机甲提供火力支援、母舰防御等方面都可以运用,而且成本比机甲低,总之,不适宜用人的作战行动都可以使用高速战斗机,而机甲的灵活、地形适应能力、战斗员主观作用、装甲厚度、火力持续时间、占领能力等战场综合生存能力则是强于高速战斗机的。
机甲综合战场生存能力初步探讨目前机甲研制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前面提到类似的游戏机甲世纪植入芯片的想法,完整的补充起来应该是:机甲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后的产物,一半是碳基生物一半是机器人的东西,你甚至可以认为机甲本身是有生命的,驾驶员是浸泡在一种特殊液体里面的,直接或间接的用大脑来控制机甲,这样减少了机甲受创对驾驶员的伤害作用,缺点是技术过于复杂,而且驾驶员和机甲会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
第二种是类似战斗机的操纵技术,驾驶员采用骑乘、坐着或者直立的姿势在机甲内部,像操纵战斗机或者坦克那样操纵机甲,目前较多的问题集中在如何保护人类脆弱的肉体上,比如受RPG等武器攻击后的脑震荡,还有失重、超音速的影响,机甲行进过程中颠簸和疲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驾驶舱的生存能力和舒适程度,在clamp的漫画叛逆的鲁鲁修里面是设计成逃生仓,这是解决生存能力问题的思路,至于舒适问题,应该是从材料工程方面考虑,比如蛛丝、凯夫拉防弹衣,还有陶瓷、磁悬浮等等。
机甲可能面对的主要威胁及应对:
1、坦克。机甲的装甲就目前技术条件看理论上没有坦克坚固,但是当今坦克是害怕攻击直升机和单兵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的,这两者能够威胁坦克所依赖的就是灵活和火力杀伤作用,那么只要机甲携带足够杀伤力和数量、并能精确制导的导弹,以一部机甲对抗数辆坦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只要驾驶员在机甲内,是不怕反器材狙击步枪的。
2、步兵。机甲的另一主要武器应该是类似目前航炮的机枪,同时具有精确狙击和反器材能力,这两者结合起来能有效压制步兵,如能结合探测生命体的热感应系统,机甲将会成为步兵的噩梦,极有效率的杀人兵器。
3、直升机。这里要提到机甲的动力系统,机甲的基本运动方式之一是人类的行走、奔跑与跳跃,是采用类似战斗机的引擎系统,结合辅助滑轮配合运动(比如侧滑、攀登、像汽车一样沿公路快速行驶等),机甲应当可以类似海鹞战斗机实现垂直起降(不包括特别用途的重型机甲)。那么应对直升机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地面灵活闪避,并用制导导弹和机炮反击,或者干脆直接升空和直升机缠斗,装甲、火力、灵活都是不输直升机的。
4、高空固定翼战斗机。这时候最好呼唤高速战斗机支援,直接对抗不占优势,如被迫发生战斗,这时候可以考虑配备地对空导弹,但受限于机甲运载能力,可能由机甲编队中负责防空的成员专门携带比较好。
5、各型现有战舰、潜艇,这个对机甲来说太好对付了,机甲会像二战时的鱼雷战斗机、和现在的反潜直升机一样战斗,此外直接“跳”到敌舰甲板上大开杀戒也不失为一种极端的作战行为。
总之,在各种高科技、新技术支持下:以悬浮战舰组成的舰队为基干;以人型机动装甲兵器为主力;以高速战斗机为突击力量;配备强大常规火力、具备核打击能力、能进行全天候全“地形”作战的未来军队,是爱好和平的人类的一场名副其实的噩梦。
未来展望——陆战型机甲

在不久的将来,机甲可能会以“陆上武装直升机”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它们的主要任务和坦克有些相似,打击对方火力点,撕破对方防线。作为武装直升机和坦克的结合体,陆战型机甲会具有优秀的火力,良好的防护能力,以及不俗的机动性能。
攻击能力:
机甲所使用的武器系统将类似于武装直升机,即在机甲的特定位置挂载武器,同时,也可以像人一样抓握武器。这既方便了机甲用武器的开发,也让机甲的武器更换变得更加快捷,同时让机甲拥有了较为全面的攻击能力,对付步兵、装甲车辆、低空飞行器更加得心应手。
防御能力:
机甲的装甲强度比坦克弱,以保证机甲在机动性上的优势,但比武装直升机的装甲强上许多,让机甲不至于像武装直升机那样轻易被低空防空火力击毁。透过挂载反应装甲、盾牌等外挂装甲,能够让机甲的防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甚至能够让机甲在防御能力上与坦克相提并论。
机动能力:
机甲既能够像车辆一般在路面上行驶,同时也能够像人一样行走,奔跑,但鉴于机甲自身重量与体积的关系,机甲不会具备跳跃和飞行的能力,但可以加载航空发动机,以提高机甲的高速巡航能力,增加作战半径。透过一些改装或者外挂其他设备,还能够让机甲具备空降能力,甚至潜伏在水中。使用固化控制和模拟控制(固化控制即透过系统来控制机甲,将机甲的大部分动作处理交给计算机,方便驾驶员进行瞄准、战术分析等,而模拟控制则是透过驾驶员自身的动作来控制机甲的动作,能够让机甲完成许多复杂的动作),让机甲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总评:
就像前面说到的那样,机甲就像是武装直升机与坦克的结合体,拥有它们各自的优点:武装直升机的火力与机动性,坦克的防护与适应性,但这并不代表机甲完全没有缺点。由于机甲自身的结构复杂性,造价和维修都是难题,同时也注定了某些部位的异常脆弱,只要抓准机会,敌人便能够轻易地让机甲陷入瘫痪状态。
机甲十大系统
[1]机甲,按照功能,划分有十个部分。分别是动力系统,武器系统,平衡系统,电子系统,操控系统,感知系统,防御系统,行动系统,能源系统和计算系统。
武器、平衡、电子、操控、感知、防御这些系统是不需要解释的,顾名思义,它们指的
的能量炮,近身武器,行动平衡仪,雷达,干扰,通杆,键盘,以及远视仪,光学仪,能量罩,装甲等部位。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动力系统和行动系统。这两个系统,是有本质区别的。动力系统。是指机甲地核心引擎,以及关节驱动。而行动系统。指的却是机甲地机械脚。传动杆,齿轮,辅助推进器等部件。
而计算系统。则是指装载着所有系统地程序,控制和分配动力,能源的机载电脑。
机甲对未来战争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正如中世纪的欧洲,机甲对于战士防御能力的加强是不言而喻的,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结构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贵族这一概念会伴随着机甲重新登上舞台。
在中世纪,一般平民无法供养昂贵的武器、铠甲、马匹、给养、仆役等费用,而当时的弓弩又无法对重甲形成有效杀伤,隧使较长的一段时间时期内的战争成为贵族的专属物(英格兰的长弓只能作为一个防御战的例外而不具普遍性),这种局面直到滑膛枪的出现才有所改观,而战争真正普罗化则要等到后装枪,甚至速射枪诞生才算完成。其后战争变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全民决斗,也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制度,使之名存实亡。
而机甲则可能逆推这个过程,机甲配合战舰,如同骑士配合城堡,新的推进方式,新的防御和机动能力,强大的攻击力(连核攻击都能闪避,能轻松毁灭城市),复杂的技术和高昂的成本,绝对会改变战争中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关系,会使战争再次演变成极少数人的事情,那也就意味着贵族的重新产生。更严重的,会导致民主共和基础的崩溃,换言之,会造成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倒退,在全球人类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的当今世界,这种后果是极为可怕的,它意味着无休止的争夺和破坏,数以万计的割据势力各立山头、占山为王,而大多数的人民都只能成为鱼肉,任人宰割。
因此,星际战舰可以被研发,宇宙母舰可以被研发,五栖战机可以被研发,乃至批量装备的小型装甲战斗服也可以被研发,但是机甲绝对不能被研发出来!绝对!即使被研发出来了,廉价的单兵肩射式反机甲导弹或者激光发射器也必须被大量研发出来,这样才能抵消机甲的优势,从而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