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蛙螺

名称类别【物种名称】大山蛙螺[1]
【拉丁学名】Tutufa oyamai
【命名者】 Habe, 1973
【英文名称】Oyama’s Frog Shell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异足目、蛙螺科
外形特征贝壳坚固,壳坚实,不十分重,体层膨大,螺塔高,缝合线并曲折。螺肋在螺层周缘最强,且形成明显的钝结节。另外,在体层周缘强螺肋下方可能会有3-4条螺肋。壳口宽,薄薄的外唇呈波浪状,内侧有钝齿。轴盾薄而宽;螺轴有纤细的褶襞。壳表白色,有褐色螺旋纹。短纺缍形,背腹扁压。侧部螺肋接上前面和后面的螺层。壳口通常染有淡黄或淡红色。轴层有发达的硬皮和皱襞。壳皮难得残留。口盖角质,核在中央。齿舌的中央齿有后齿尖。肉食性。 壳长70.6mm
分布范围世界分布:印度太平洋北部、太平洋西部 东海、南海
台湾分布 台湾北部海域,高雄县,屏东县东港
习性环境栖所环境 潮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