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黄庭内景外景经
《御书黄庭外景经》一卷,清乾隆九年(1744年)高宗弘历墨笔楷书写本。每半开7行,行15字,无行格,上下双边,版框23.3cm×12.7cm。经折装。两册合装于仿宋锦函套内,再盛放于立式雕漆匣中。匣之正面刻道教神仙图案,背面刻“大清乾隆季敬制”字样,年款两侧有双龙戏珠图案,底部为海水波纹。匣长15.5cm,宽8.6cm,高34.4cm。
《御书黄庭内景外景经》为道教经典,原藏“玄穹宝殿”。经书正文前有明黄蜡笺泥金彩绘云龙纹护页,扉页绘老子像,卷末绘护法神像。无序跋。《御书黄庭内景经》卷端题“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内分上清章第一、上有章第二、口为章第三以及黄庭章第四等共三十六章,末书“乾隆九年岁在甲子暮春之初九洲清晏御笔”。《御书黄庭外景经》卷端书“太上黄庭外景经”,末书“乾隆九年甲子春正敬书”。两册末尾钤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两玺。
《黄庭经》有《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两种,内容和形式均十分相似,实为同一经书的不同传本。两书以七言歌诀形式传述养生修炼原理,为历代道教徒及修身养性者所重视。另有《黄庭中景经》,因成书晚,影响小,一般不包括在《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见于汉代,古人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其序云:“黄者,二仪之正色。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诸身,则脾为主;远取诸象而天理自会。”黄主脾,主中央,亦人身之中间部位;庭为阶前空地,引伸为“空”。景者,象也,亦即用静功修养导致玄关出现时之“中空现象”。至于“内景”、“外景”,《荀子·解蔽》篇有“浊明外景,清明内景”之说。《外景经》主张“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以达到养生长寿之目的,并主张“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年”。《黄庭外景经》文词清新,易于传诵,而《黄庭内景经》的内容比《外景经》完备,且多有发挥。该书以古代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理论的相关知识作为内修成仙的生理根据,强调固气炼精,使脑、心、脾等内象与天地日月等外象相一致,而实现己身的长生不老。
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及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书写法帖,或为文作序。《黄庭经》不著撰人名氏及时代,相传为西晋南岳夫人魏华存撰。晋王羲之有《黄庭经》楷书,被视为历代传刻之佳品。此本为清乾隆帝所书,一是表明他对此经的重视,二是希望通过书写此经达到修炼自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