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业农户
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活动而获得收入的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称为第一种兼业农户,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称为第二种兼业农户。兼业农户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劳动力游离出来,农业的季节性造成劳动力的季节性剩余,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而农业本身难以满足需要,加上农业收入不稳定等因素,都推动农民到非农业部门就业。同时,非农业部门的发展也要求农业为其提供劳动力。然而,非农业就业往往并不稳定或不充分,农民利用工余假日、家庭辅助劳力即可经营农业,而且家居乡村可享受优美的生活环境等因素,使得农民眷恋土地,把土地和农业作为可靠的依托。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农户已成为兼业农户。不过,兼业农户大都是小农户,他们所提供的商品农产品所占比重不大。
在中国,农户兼业,即农户中部分劳力常年或季节性地从事非农业劳动,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也已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兼业农户的大量存在,给农村和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①农民可得工、农两业发展之利,使农民收入数量增加,稳定性增强;②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到非农业部门工作,农民会积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的技术改造;③农民流动于农村和城镇之间,可以使他们提高技艺、扩大眼界、增长才干;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城市化和农业工业化;⑤农户兼业是调节工农业劳力供需矛盾的“蓄水池”,有利于减轻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社会安定。当然,兼业农户的大量存在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引起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一定程度的下降,出现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老龄化和妇女化现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