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1914年与其夫人苏菲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激起塞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该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8年该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德国支持奥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由于日俄战争(1904~1905)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匈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承认奥匈对上述两地的占领。1912~1913年和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1914年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复文,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7月28日对塞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