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1.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男,汉族,1969年6月28日北京出生。青少年时期多次参加北京市区县等科技竞赛,荣获全国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竞赛一等奖,北京发明博览会金奖,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银帆奖,并提名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98年合伙创办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主持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核心部件的开发,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的研发、产业化等工作。

2.曹州青年书画院副院长字弘毅天富,号东海闲人,1959年生,辽宁东港人。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香港东方文化中心理事、山东天香画院荣誉教授、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大同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新加坡共和国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院士与特聘高级书画师、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曹州青年书画院副院长。
杨涛书法兼有行、草、隶之气,具雄健劲秀、端庄浑穆,洒脱飘逸之神;国画专攻花鸟走兽,兼工带写,师法自然,具有浑厚典雅、清新灵秀、意境深远之韵。
杨涛作品曾在国内外书画大展中获得多种优秀奖项,并在北京、上海、郑州、西安、南京、合肥、广州、厦门、深圳、珠海、青岛、烟台、沈阳、桂林、香港、台湾等城市展出。部分书画作品被国内外画廊、印社、书画院、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艺研中心等单位收藏。书画与传略入编《世界华人著名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世界当代书画名家题签艺术大典》、《世界书画家铭录》、《20世纪中韩名家书画大辞典》、《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世界美术家传》等50余部册典。
近年来,杨涛被美国、日本、韩国、巴西、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比利时、加拿大、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艺术组织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二十一世纪中日书画名匠”、“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十余种荣誉称号,又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评定为“世界华人艺术大师”,和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
3.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涛,男,汉族,1961年2月生,山东招远人,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2.08-1985.06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85.06-1987.03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自动化教研室教师
1987.03-1989.10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
1989.10-1991.03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自动化教研室主任
1991.03-1994.10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正科级干事
1994.10-1998.04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助理调研员
(其间:1995.06-1997.02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1998.04-2000.08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
2000.08-2002.10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2.10-2006.11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其间:2002.03-2005.09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2006.11-佳木斯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宣传部长
2007.1-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4.陕西户县县委宣传部干部(画家)笔名恒毅,号无形斋主,大学文化,现为陕西户县县委宣传部干部,现年55岁。曾出版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等6部,获省市文学奖10余次,新闻奖40余次,画作曾多次在报刊发表。画作入选《当代中国杰出文人书画创作精典》、《古国丹青画卷》、《中国实力派画家精粹作品集》等大型画册,曾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获金、银、铜奖。2004年,国画作品曾被邮电部选入《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中国当代书画百杰》、印制明信片全国发行;被中国金鼎奖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评审会授予"中国美术百杰",中国书画研究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百佳"等荣誉称号。个人传略辑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大型辞典,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特聘院士。高级美术师。
5.加州大学教授男,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定海,祖籍山东。曾在舟山小学、舟山小学附小读书,1980年从舟山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1984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学士,1987年获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硕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助教。1988年留学美国,1990年获美国Rutgers (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大学(新泽西州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1993年到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计算机系任教授,2003年获终身正教授。现在是美国Ask Jeeves公司的资深副总裁和首席技术总监,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计算机系终身正教授 。
杨涛的研究方向是平行分布系统/互联网搜索/网络系统/大规模计算等,已经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八十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多项科研与教学奖及获得多项专利。
2000年杨涛作为美国Teoma公司的创建人之一,公司的首席技术总监和研究开发副总裁,发展了Internet全球互联网搜索新技术,在搜索引擎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见搜索引擎发展史一文)。从2001年起在Ask Jeeves任首席技术总监,2003—2005年在Ask Jeeves升任副总裁和首席技术总监,负责全球搜索技术的开发研究,2005年升为资深副总裁和首席技术总监。(背景资料:Ask Jeeves是全球网络搜索四大公司之一,比如:Google/雅虎/Ask Jceves/微软, Ask Jeeves在互联网上用户全球排名第七)
杨涛经常在很多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会议的组织委员会成员或主席,以及评审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评委,还有在联邦政府研究机构的评审委员会上担任评审,在国际学术杂志上担任编辑。比如IEEE的平行分布系统期刊的编辑。
6.金融学博士男1974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获财政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金融学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政府财政部门等,拥有中国律师资格证书、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资格证书。
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财政、货币理论与政策;投资理论与实践;金融产品与金融创新;农村金融等。
7.艺术工作者艺术简介
杨涛,男,1977年生于山西临汾。
1999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员,曾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
主要入展:
2008.11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 浙江杭州
2008.8 三国演义•2008年中日韩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 广东佛山
2007.11 “火性人” 湖南省陶瓷艺术展 浙江杭州
2007.10 首届(2007)全国现代壶艺作品双年展 广东中山
2006.10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江苏宜兴
2006.8 2005—2006首届中国新秀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陕西西安
2003.8 长沙窑变2003—— 湖南现代陶艺展 湖南长沙
2003.9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览 》 河北唐山
2002.10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浙江龙泉
2001.9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和评比展 》 北 京
2001.10 感悟泥性——山西师范大学现代陶艺展 山西临汾
2001.8 《山西省首届当代陶艺展》 山西太原
主要获奖:
2002年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获三等奖
2003年 长沙窑变2003 —— 湖南现代陶艺展 获 铜 奖
作品收录:
《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作品集》.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2
《第二届全国陶瓷作品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2
《现代陶艺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9
《美与时代》杂志. 美与时代杂志社.2008.2
8.江西籍画家1973年11月生于江西都昌,毕业于都昌师范学校,工艺美术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高岭陶艺学会、中国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1996年6月作品"一寸乡心万里回"获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文学艺术部优秀奖。作品"神往"入编 《中国艺术博览》,作品"怒火横烧"由湖北赤壁陈列馆收藏。
9.林州市作家1979年出生于林州市姚村镇趄石板村。2001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系,现居林州市,从事大型规划设计工作。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天池》《语文导刊》《林州报》等杂志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万余字。其中《猎人》曾上《小小说选刊》重点推出栏目“新人秀”,之后又在《百花园》发表一系列风格奇特的小小说,被文友称为奇幻小小说新锐。
10.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干部(作家)现在任职于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天府早报.每周评

论》主笔,中国律师网特约评论员,红网特约撰稿人,从1997年起,在《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刊发表通讯一百多篇、论文、案件分析、调查报告六十多篇。
11.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男,1972年出生,现任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8年,他毅然投身商海,开始了创业历程,建立了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安置解决了市

县近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2003年创立了年加工鲜蛋3万吨的目前国内最大的蛋品深加工企业,带动辽源市及周边市县6县1市的养殖鸡业的发展,解决了市县近万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公司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实现上缴利税500万元,将成为辽源地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 多年来他先后被评为“辽源市十佳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辽源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2006年工业项目活动优秀企业奖”、“辽源市十大经济英才”、“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12. 河海大学副教授杨涛(1974.8-),副教授,1996 年获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获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6 年-2007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中国水利学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ASCE),SCI期刊Hydrological Processes和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的审稿专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及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并作为专题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水文过程模拟、水文时空变异及洪涝灾害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等。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科技创新基金和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支持下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了基于DEM的黄河中游小流域分布式动力学水沙耦合过程数学模拟及不确定性研究,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和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水沙过程情景分析,讨论了流域水沙过程模型集成中的若干问题。另外,申请者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管理中水文变异的时空评价”,对地处我国亚热带湿润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的时空变异及其洪涝灾害效应研究,并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Hydrological Processes,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ochastic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等)上发表SCI光盘版学术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第一作者Ei光盘版学术论文(IEEE、IAHS红皮书、水利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等)5篇、其他权威期刊和重要国内外会议论文若干共计37篇。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曾获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交通部中国航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
工作经历:
1996. 8~2006. 6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助教/讲师
2006. 7~2008. 1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8. 1~现在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气候变化下流域水文极值事件的响应机制及预测-以东江为例”,主持;
1. 2009年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典型流域水文极值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机制研究”,主持;
2. 2009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申请课题:“南方典型流域水文极值时空变异与洪涝灾害演化响应机制诊断”,主持;
4. 2008年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华南复杂河网区水文时空变异与洪涝灾害演化响应机制诊断”,主持;
5. 2008年水利部水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料匮乏地区的流域水沙过程数值动态模拟及参数不确定性研究”(2008001),主持;
6.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下黄河源区区域水循环模型与不确定性研究”(40830639);专题负责人;
7. 2008年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项目:“黄河流域洪水调度系统(一期)”,主要参加人员;
8. 2007年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流域生态水文多维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308012),主要参加人员;
9. 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项目:“黄河中下游水沙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2007507312),主要参加人员;
10. 2006年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贵州石漠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2006CB403200),主要参加人员;
11.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一代的新安江水文模型研究”(50479017),主要参加人员;
12. 200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快速变异环境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文变化评价—以珠江三角洲为例”(CUHK4627/05H),主要参加人员;
13. 2005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黄河源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2005408411),主持;
14. 2004年数字黄河工程项目:“黄河防洪预报调度耦合(管理)系统“(2004928-10),主要参加人员;
15. 2004年江西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赣江航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参加人员。
16. 2003年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产流产沙模拟与预测”(SCX2003-08),主要参加人员;
17. 2002年水利部创新试点项目:“江苏省苏北水资源来水预报模型“(1043-803105),主要参加人员。
荣获主要奖励:
1. 200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评价预测模型及支持系统研究);
2. 2008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黄河防洪预报调度耦合管理系统);
3. 200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河防洪预报调度耦合管理系统);
4. 2005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地理信息系统在赣江航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5. 2005年青年治淮论坛优秀论文;
6. 2005和2004年河海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7.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8. 2004年河海大学精品课程项目(“河流动力学” 课程);
主要学术论文:
1.Yang, T.,Q.X. Shao, C.Y. Xu, V.P. Singh, 2009.Regionalfrequency analysis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zation of rainfallextremes in Pearl River Bas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Under review, SCI).
2.Yang, T.,Q.X. Shao, C.Y. Xu, V.P. Singh, 2009. Problemsof regional water security and associated countermeasure in a rapidlydeveloping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review, SCI).
3.Yang,T.,C.Y. Xu, Xi Chen, V.P. Singh. Q.X. Shao, Z.C. Hao, X. TAO, 2009.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changes in nine major catchments of the Loess Plateau,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4: 1–19, DOI: 10.1002/rra.1267 (SCI).
4.Yang, T.,Q.X. Shao, C.Y. Xu, X. Chen, 2009. Regional flood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using L-momentsapproach,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10.1007/s00477-009-0308-0 (SCI).
5.Yang, T.,Q. Zhang, Y.D. Chen, X. Tao, C.Y. Xu, 2008. Aspatial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 alternation caused by dam construction in the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22, 3829–3843(SCI).
6.Yang, T., X. Chen, C.Y.Xu, et al., 2008.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in Guizhou Karst area,China (1956-2000),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DOI10.1007/s00477-008-0278-7. (SCI).
7.Yang,T., Q. Zhang, C.Y. Xu, V.P. Singh. et al., 2008.DEM-based modelling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processes and uncertaintyanalysis in the Hilly-gully Loess region, China,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assessment, (In press, SCI)
8. Chen Y.D.,T. Yang(Corresponding author), Q. Zhang,C.Y. Xu, Xi Chen, 2008. Evaluating hydrologic alternation along the Dongjiang(East River) basin, south China:A visually enhanced RVA approach, 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 10.1007/s00477-008-0294-7. (SCI).
9.Yang,T.,C.Y. Xu, Q.X. Shao, Xi Chen, V.P. Singh. et al.2008.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low-flow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past 50 years, Stochastic Environment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 DOI 10.1007/s00477-009-0318-y (SCI).
10. Zhang Q., C-Y Xu, V.P. Singh,T.Yang, 2009. Multiscale variability of sedimentload and streamflow of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Possible causes andimplications, Journal of Hydrology, 368: 96-104,doi:10.1016/j.jhydrol.2009.01.030. ( SCI)
11. Zhang Q., C-Y Xu, Y.D. Chen,T.Yang, 2008. Spatial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alteration across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and possible underlying causes.Hydrological Processes DOI: 10.1002/hyp.7268. ( SCI)
12. Chen, Y.D., Q. Zhang, C.Y. Xu,T.Yang, et al., 2008. Change-point alterations of extremewater levels and underlying causes in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River Researchand Application 24:1-17 DOI: 10.1002/rra.1212. (SCI).
13. ZhangQ., C.Y. Xu,T. Yang, 2008.Var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of past 50 year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OI 10.1007/s11269-008-9320-2(SCI).
14. Zhang Q., C-Y Xu,T. Yang,2008. Scaling properties of the runoff variations in the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Stochastic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DOI10.1007/s00477-008-0225-7. (SCI).
15.Yang, T.,X. Chen. 2009. Using L-momentsapproach to conduct regional flood frequency and associated spatial patternsanalysi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Proceedings of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9) by IEEE. (Ei and ISTP).
16.Yang, T.,ZC. Hao, LM Sun. 2009.Recognition o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ow-flow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Proceedingsof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9) by IEEE. (Ei and ISTP).
17.Yang, T., X. Chen. 2008. A visual mining on RVA results ofhydrologic alternations along the East River, South China(1952-2002),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Discovery (FSKD'08) by IEEE. 659-664 DOI 10.1109/FSKD.2008.16 (Ei and ISTP).
18.Yang, T., X. Chen, J.R. Chen, et al., 2007. Distributed soilloss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an area with high andcoarse sediment yield of Yellow River, China,Methodology in Hydrology IAHS Publ. 311: 118–125. (Ei)
19.杨涛,陈永勤,陈喜等,2008. 复杂环境下华南东江中上游流域筑坝导致的水文变异研究,湖泊科学21(1): 136-143.
20.杨涛,姚文艺,陈界仁等,2008.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情景模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6(2):8-14.
21.杨涛,陈喜,许崇育等,2008. 贵州近50年来的径流过程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诊断,地质与环境. (在印)
22.杨涛,陈永勤,许崇育等,2008. 基于线性矩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洪水频率计算及空间特征分析,河海大学学报. (在印)
23. 解河海,郝振纯,杨红卫,杨涛等,2008. 岔巴沟流域分布式产流产沙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系统仿真20(13):3393-3400 (Ei).
24.杨涛,陈界仁,姚文艺等,2007. 基于DEM 的黄土丘壑区动力学流域水沙数过程学模型应用研究—以黄河中游两个典型小流域为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22(5):583-591.
25.杨涛,陈永勤,张强等,2007. 华南东江流域水文变异评估:一种增强RVA可视化方法, 2007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暨2007海峡两岸地理学家大会,台湾高雄139-150.
26. 解河海,郝振纯,杨涛,2007.TOPMODEL 在岔巴沟流域的模拟研究,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3): 197-200;
27. 吕升奇,李天碧,陈界仁,杨涛等,2007.基于GIS 的航道整治决策支持系统,27(5): 29-32;
28.Yang, T., Y. D. Chen, X. Chen, et al., 2007. Assessing spatialhydrologic altern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using RVA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od and WaterSustainability in China Macau.
29.Yang, T., Y. D. Chen, X. Chen, et al., 2006. An approach forsediment yield modeling in the hilly loess region and parameter uncertaintyanalysi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IAHS-PUB in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30.杨涛,王钦钊,梁忠民等,2006. 修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关键技术讨论,人民长江, 9(37): 98-101.
31.杨涛,任伟,李胜阳等,2006. 几种防洪调度方法在黄河小花间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中的应用,2006年中国水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9:283-286.
32. 宋玉、李致家、杨涛,2006.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2): 127-131.
33.杨涛,张鹰,陈界仁等,2005. 基于数字平台的黄河岔巴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水利学报, 36(4): 456-460 (Ei).
34. 陈界仁,刘云,杨涛,2006. 数字航道构建研究-以赣江樟树南昌河段为例,人民长江,37(7):57-59.
35.杨涛,唐洪武,陈界仁等,2005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赣江航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会议论文,西安,704-708.
36. 李致家,董增川,梁忠民,杨涛,2004. 大流域洪水预报与洪水调度管理方法研究, 水力发电, 30(1): 12-15.
37. 祝杰,杨涛,2004. 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在防洪决策中的应用,中国水利,9:31-32.
38.杨涛,丁贤荣、王文等,2001.基于COM的河道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水文2001, 1(6): 38-41.
39. 程立刚,丁贤荣,杨涛,2001.水下地形扫描图高程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4): 120-122.
40. 丁贤荣,王文,杨涛,汤立群,2001. 河道数字地形信息系统与长江镇扬河段GIS 研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4):116-119.
41.杨涛,刘庆等,2000. 水库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水电能源科学 8(1): 55-57.
张强,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南京大学博士毕业,随后在施雅风院士的指导下从事长江流域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工作。200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外国科学家研究奖学金”资助(洪堡学者),赴德国从事科学研究一年。2007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工作两年。2009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引进至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水资源与环境系工作。长期从事流域水文水资源与流域管理、流域生态需水研究、流域旱涝灾害及可能机理、水文统计与模拟以及大尺度水汽循环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重大项目、新疆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助局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香港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多次应邀赴德国、法国、瑞典、日本、挪威、韩国、台湾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并两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学术报告(Keynote speech),并主持国际会议一次。目前为止,在Journal of Hyd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Quaternary International、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以及地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0余篇。现为IAH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国际水文科学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并为Journal of Hydrolog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Water Research,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isk Assessment, Climate Change,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湖泊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科同行评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