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

汪潮涌,一九八五年由清华大学赴美留学,是最早进入华尔街工作的大陆留学生之一。从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八年,他先后就职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J·P·Chase),标准·普尔公司 (Standard & Poors),摩根士丹利公司 (Morgan Stanley)等著名金融机构;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期间,他担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一九九八年汪先生受国家开发银行邀请担任顾问,任期满后,与国际投资机构共同创办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汪先生是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ChinaEquity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 的创始人及总裁,同时也是伦敦证交所上市公司欧瑞中印投资公司(Origo Sino-India PLC.)的董事长,北京信中达创投公司、美帆中国之队、李时珍健康产业开发股份公司、粉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投资人,也是瑞星科技、盈方体育(中国)传媒公司、九城游戏(NASD)等公司的董事。
简历1980-1984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 学士
1984-1985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1985-1987 美国罗格斯大学 商学院 MBA
1987-1990 摩根大通银行纽约总部 高级经理
银行资产证券化,消费者信用卡,汽车,房贷证券化,参与300多亿美元的ABS、MBS的发行
1990-1993 标准普尔纽约总公司 结构融资部 联席董事
从事资产证券化评级业务
1993-1998 摩根士丹利 亚洲公司副总裁兼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任亚洲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作为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创始人之一,汪潮涌先生直接参与和负责为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实业、北京大唐发电公司、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业务,海外融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
1998-1999 国家开发银行 投资业务顾问
1999 – 今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长及创始人
创建于1999年的信中利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投资与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业务涵盖创投、PE及直接投资等领域,在科技/传媒/资源/环保/医药等行业投资了近二十家公司,其中包括王朝、瑞星和华谊兄弟等成功企业,在中国投资界非常活跃及有影响力,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在全国选聘的8家PE管理公司之一。
从任职国际投行到成为国内知名风险投资商汪潮涌的人生远非幸运两个字可以概括。从一岁的时候被送到大别山当起别人的养子开始,从带着区区三十美元远渡重洋刷盘子洗碗开始,汪潮涌就体验着比同龄人更深刻的苦难。真正幸运的是,他心中从不缺乏鞭策自己向前的动力。
从15岁到25岁,汪潮涌的计划是,用十年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高等教育和出国留学。他做到了。
之后的十年,汪潮涌的计划是走出校门,先成为一个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然后变成一个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士。他也做到了。面对华尔街的工作机会和自身价值提升,他放弃了还有两年就可拿到的博士学位。33岁的时候,汪潮涌被摩根斯坦利派往北京,成为华尔街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代表。
1998年,汪潮涌出任国家开发银行的局级顾问。1999年,汪潮涌自己的公司信中利开张了。因为在他的规划中,从35岁到45岁应该完成的是从经理人到创业者的转变。这家投资公司先后在高科技、传媒、新能源、环保、矿产资源、连锁商业、医药健康等领域已投资10亿美元,搜狐、王朝、瑞星、华谊兄弟、北大青鸟,还有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均是他投资的项目,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知名公司,
处在自己第三个十年中的汪潮涌已经坐拥巨额财富以及美满的家庭,同时也是各类论坛聚光灯下的主角。但他却并不满足。2005年,他宣布投资组建“中国之队”,进军美洲杯帆船赛。成为美洲杯帆船赛15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身影。
汪潮涌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十年规划中,自己要完成的是从一个商业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的转变。投资“中国之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投资项目,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除此之外,他还在家乡设立李时珍奖学金,给学校捐微型图书馆和电脑房;做李时珍健康产业,包括中药种植、健康旅游、健康医疗教育等,不仅解决了当地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说,向社会企业家转变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实事。关注“三农”,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比投几个VC项目的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