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

1、成语 五子登科
读音 (wǔ zǐ dēng kē)
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出处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①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 事见《宋史·窦仪传》。后用为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参见“五桂”。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经.经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望.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又象征及第封侯,时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则指代“妻子、儿子、房子、票子、车子”的理想生活。
十年寒窗,正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出将如相,平步青云。金玉满堂中,五个嬉戏的天真幼童,或跨坐巨鲤、或执箫弄曲、或手擎荷叶……仪态各异,栩栩如生。
中国有句俗语:莫欺少年郎,五子登科之相恰如其分地喻示出收藏者大富大贵的灿烂前程。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到收复地区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被人讽刺为“五子登科”。
2、中国传统图案中五子登科
雄鸡:吉祥如意,常带五只小鸡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一只大猪膝下,一群小猪仔在欢快地戏耍着,这款叫做“金玉满堂”,寓意五子登科、六畜兴旺
,生男报喜蛋染红绿蓝黄紫五色,寓意“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
举时代考上进士叫登科,一家五个儿子都功成名就就叫“五子登科”。不同时代的“五子登科”有不同的含义:
★旧官僚的“五子登科”:说话卖官子,开会摆架子,玩乐有点子,做事没法子,每天混日子。
★留学生的“五子登科”:戴博士的帽子,开名牌的车子,挣花花的银子,买豪华的房子,生大胖的儿子。
★基督徒的“五子登科”:温和善良的君子,奋勇向前的卒子,择善固执的傻子,认真勤奋的尖子,悔改回头的浪子。
3.窦燕山,原名窦禹驳,因他居住在幽州(现在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没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窦燕山路宿客栈,偶然检到一袋银子。他为了能让银子物归原主,在客栈等了一天,终于等到了失主,将因子完壁归赵。失主感激万分,要以部分银子相赠,他分文不取。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卖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他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嫁娶。同时,窦燕山还在自己的家乡设立学堂,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腥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 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他的长子名仪,任礼部尚书;次子名俨,任礼部侍郎,两个人均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三子名侃,任补阕;四子名cheng,任谏议大夫;五子名僖,任起居郎。当五个儿子均金榜提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零春一株老,丹桂五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