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简介“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三种火箭。
“长征四号甲”火箭是三级火箭,一、二、三级均采用常规推进剂,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全长41.9米,最大直径3.35 米,起飞质量248.9吨,起飞推力约300吨。1988年9月首次发射,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四号乙”火箭是在“长征四号甲”火箭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全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249吨,起飞推力约300吨,900千米高度极轨的运载能力为1.45吨。1999年5月首次发射,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四号丙”火箭是在“长征四号乙”火箭的基础上,三级发动机采用二次启动技术,大幅提高了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
主要技术参数型号名称 级数 全长 最大直径 起飞质量 起飞推力 运载能力(轨道)
(米) (米) (吨) (千牛) (公斤)
风暴一号2 32.57 3.35 192.679 2746 1500(近地轨道)
长征四号 3 41.901 3.35 248.926 2942 1250(静地转移轨道)
长征四号A 3 41.901 3.35 241.092 2942 1500(太阳同步轨道)
长征四号B 3 45.576 3.35 248.470 2971 2200(太阳同步轨道)
长征四号C 3 47.977 3.35 249.000 2961.6 2800(太阳同步轨道)
箭体结构一子级由级间壳段、杆系、氧化剂箱、箱间段、燃料箱、后过渡段和尾段组成。二子级由仪器舱、氧化剂箱、箱间段和燃料箱组成。头部有卫星整流罩。一、二子级的贮箱和舱段结构与长征二号C的基本相同。
卫星整流罩是为保护卫星顺利穿越大气层而专门设计的舱体。它由半径为650毫米的球壳和半锥角为10度的截锥体分为两个半壳组成,底部直径为2200毫米,总长为3144毫米。整流罩采用铆接结构。球头部分为酚醛玻璃钢模压件。截锥体部分为蒙皮桁条金属薄壁结构,中间设有加强框。为满足卫星透波率要求,在卫星天线的相应部件,整流罩局部的蒙皮使用5毫米厚的环氧树脂玻璃钢。由于飞行中气动加热严重,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整流罩在火箭飞行高度超过110公里后与箭体分离,分离采用爆炸螺栓解锁,弹射筒平推分离方案,两个半罩的横向分离速度约为5米/秒。
系列介绍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CZ-4A)
我国发射第一颗期限过卫星的运载火箭,它是在风暴一号基础上增加第三级发动机而成,火箭全长41.901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为太阳同步轨道时1500千克。1988年9月7日首次发射,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随后又将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进入轨道。总共进行两次发射,全部成功。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CZ-4B)
我国在长征四号甲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45.57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太阳同步轨道为2200千克。长征四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风云一号C”和“实践五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截止202年,长征四号乙火箭共发射6次,将10颗国内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我国和巴西合作的地球资源卫星均由该火箭发射。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CZ-4C)
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推进剂三级运载火箭,是在原长征四号乙(CZ-4B)运载火箭的基础上经大量技术状态改进设计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和测试发射可靠性为目标进行研制。CZ-4C火箭可以满足多种卫星在发射轨道、重量和包络空间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同时采取新的测发控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火箭测试和发射的可靠性,缩短发射场工作周期。首发改进型运载火箭于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并实现了首发火箭发射场测试零故障:CZ-4C火箭至今已连续三次发射成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