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 口

张 羽

豁达两河口,前与黄河通。

高岸忽斗折,清淮汇其中。

甘罗城在南,韩信城在东。

一为秦人英,一为汉家雄。

作者介绍: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人,字来仪,改字附凤。浔阳(今九江市)人。为安定书院山长,征至京都授太常司丞。有《静居集》。

清口:指河流湖泊冬季时未完全封冻的部分。

清口 正文原为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淮阴北,元修成京杭运河后成为黄、淮、运平交汇合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开成中运河后,不再由黄河行运,运河自北而南仅在清口处与黄、淮交叉,有几里的共同河道(见图)。清代清口为治黄、淮,通运的重点。明潘季驯、清靳辅治黄,采用以洪泽湖蓄淮河清水抵御黄河倒灌,并引淮水自清口畅流,以清水冲刷黄淮合流后黄河的淤沙。淮水自清口畅流,则淮水可治;又可冲刷黄淤,则黄河下游顺流。运河过清口,既怕黄河溜急,更怕它淤堵南北运河口。由于水势南流,南运河口(里运河口)的防治更重要。防治原则是避开黄水,引淮河清水入里运河,既为淮水找一出路,又不致淤堵运道。关键还是淮河清水能否顺利流出,用以刷黄、济运。清代建了大量工程,目的是:使南北运河口尽量接近,少走黄河;南运河口能防黄水侵入,引淮水进入;还要防黄河倒灌洪泽湖,淤塞淮水。工程及措施包括一些挑黄、御黄、逼黄河远离洪泽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