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兵制
中国古代强 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的制 度 。又称军户制 、士家制。世兵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曾将国都分为士农15乡和工商6乡 , 其中士农之乡民平时务农习武,战时充当士兵出征,世代相传,可视为世兵制的萌芽。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士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魏晋以后,世兵制几起几落,直至清朝还沿袭“世兵制”,当时的八旗兵以旗人(军户)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尽为兵”,“三丁抽一”,留家者为余丁;绿营兵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补,世代以当兵为业。军籍由兵部统管,不入民册。1840年鸦片战争后 ,八旗兵 、绿营兵制衰败 ,招募士兵不再世袭。至此,世兵制在中国兵役制度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