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乡

简介大湖乡地处闽侯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670米,面积327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湖村衙前自然村。2009年,人口3.4万,其中畲族400多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是全县唯一的老区乡。东部、东北部与罗源县毗连,西邻洋里乡,南接白沙镇,北以山东梯岭山峰为界与廷坪乡接壤;境内古有百亩大湖,称“大湖洋”,乡因而得名。宋为侯官县永安乡嘉祥东里、嘉祥西里,怀安县同乐乡施化里。元、明时一部分属侯官永安乡二十八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三十二都、三十三都,一部分属怀安县之都。清时分属侯官永安乡二十八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三十二都、三十三都和同乐东乡的五十三都、五十四都。[1]
沿革1949年为大湖乡。
1956年4月为雪峰区。
1958年5月设乡。9月成立大湖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恢复区建制。
1964年9月撤区为社。
1984年7月撤销公社,恢复乡建制。[1]
交通依赖陆路运输,在先民入垦前,大湖乡原本是原住民生存的场域。根据已知的史实,该乡的陆路交通,均溯源自最晚期原住民,泰雅族北势群各社所走出来的社路、猎路、姻亲路及农、渔路等。几经演进,变成公路、产业道路、农路,乡内经过的主要道路有台三号道贯穿南北,联接狮潭乡及卓兰镇、丰原。苗栗61、62号道联结泰安乡。苗130号道联结三义乡往海线各乡镇。[2]
物产大湖乡原以稻米生产为主,因饮食习惯改变产量逐渐减少,大湖乡是台湾草莓的主要产地,大湖草莓不只为大湖乡带来财富,发展出来的观光果园形态更是休闲农业的模板,柑桔、甜柿、幸水梨、新兴梨、红肉枣、桃接李亦享有盛名,香茅油及蚕丝则为大湖乡特有之物产名闻遐迩,历史悠久。[2]
工商因受交通及地理环境之限制,无较大型之工业,只有中小型之农业及林产物加工、丝织、陶瓷、食品加工及其它金属制造、机械设备、电子类、杂项工业等。[2]
人文乡民多属客家人,客家山歌作词、作曲颇为兴盛,如涂敏恒、吴盛智、吴干宏等,为台湾著名之客家歌谣作词、作曲、歌唱家。[2]
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立足山区实际,确立了“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适应山区特点的高山反季节蔬菜、茶果、花卉种植和畜禽水产饲养等种养业,发展基础产业。举全乡之力加大路网改造、新村建设、中小学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以水力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努力挖掘培育雪峰宗教文化游、石牛山生态景观游、大湖抗日公园及避暑休闲、农业观光等各种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卫、计生事业的发展,坚持打防并举,狠抓安全生产,积极营造安定稳定的和谐发展环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