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词语】:折桂令
【注音】:zhē guì lìng
【正文】:
折桂令
作者: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 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 心如 飞絮, 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 月半明时!
【释义】:
第一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说自己本来是不会相思的,但刚刚学会相思,便害上了相思病。
第二句: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写害相思病时的症状,身体轻得像浮云一样飘荡,心思像春风中的柳絮一样飞舞,喘气像游丝一样似断还连。
第三句:空一缕馀香在此,盼 千金游子何之。写自己就像一丝香气在此徘徊,相思的原因就是在盼望知道远行的那个恋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第四句: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这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证候就是症状。相思病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灯昏昏沉沉的,月色朦朦胧胧的。
本词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把不可名状的相思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另外此词浅显易懂,也是一大特色。
这是一首明朝词人徐再思的<折桂令 春情>,徐再思是浙江嘉兴人,我们现在很难推断出他具体的生卒年份。但是,根据史料,可以估计出他大概生在元末明初的年代里。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说他“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这位先生平时可能就爱吃吃甜食,写写小曲之类。天一阁本《录鬼簿》,说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 路吏是元朝吏职的一种,以元朝的官制来说吏员不经过科举,他们的升迁是通过周期为30个月或40个月一次的铨选。举个例子,某人做了30个月的县司吏并且铨选通过,就可以在府或州一级为吏,又过30个月,如果他能继续通过铨选,就可以担任路吏。担任路吏之后还要通过三次铨选,即要当90个月的路吏,才有可能进入官僚机构成为正式的官员。以这样的推测,徐再思的当时担任的职务相当于现在地市级的部门负责人。地处江南地区的嘉兴,环境比较富裕,这样的吏职给了徐再思的创作以很大空间。从史书的推测来看,徐的足迹遍布江浙一带,创作了不少缠绵悱恻的小令。
这首春情就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首~全篇不过数十字,把对于恋人的相思之意,相思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
徐再思有散曲集名为《甜斋乐府》,而当时的另一位元曲大家贯云石有散曲集《酸斋乐府》,两者相映成趣,被人称为《酸甜乐府》,成就一段脍炙人口的趣闻!

[双调]折桂令 九日张可久
原文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作者
张可久,字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人。曾为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官。生平好游,遍及江南。其曲词藻清丽,华而不艳,善取前人诗词名句入曲,可谓词林宗匠。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赏析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的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