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学

玄奘大学
位于台湾新竹市香山区,成立于1997年。原名玄奘人文社会学院,于2004年改制玄奘大学,下设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法律学院、资讯传播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共六个学院,十七个科系,十二个研究所。
学校简介本校是由佛教界集资兴建的高等教育学府,于民国八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奉教育部台(86)高(三) 字第八六0二九三九二号函核准成立,并参加当年度大学联招,为台湾地区近年来新成立的大学校院之一。
事实上,我国佛教界希望设置大学,是佛教徒长久以来的共同愿望,因为佛教原本是以智慧(般若)为宗旨,认为知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凭借,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泉源,所以佛教在本质上是重视正知正见,而创设高等学府的目的是寻求正知而破除无明(对于事理之愚昧无知),所谓「明心见性,去迷开悟」是佛教教化的本怀。因此佛教的兴学育才,对青年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人格的完成,提升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
自民国五十四年起即有筹设本校之议,至民国七十六年「玄奘文化教育基金会」之创办,开始进行实质的建校工作,先后解决纠缠复杂的土地问题,及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审核,取得校舍施工建造执照,订定学校各项重要规章,终于在民国八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奉准成立同时招生。
本校以玄奘(三藏法师德号)为名,即阐明了与佛教办学的关系,本校的设校宗旨为:「研究学术、培育人才、传授知识,并以正知正见阐扬真理,净化人心,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为「德业陶冶」、「悲智本怀」、「勤奋自发」「坚毅自强」等精神,订定「德智勤毅」为校训。
校名由来本校校名以玄奘三藏法师命名的意义,系基于多项因素:
一、就历史意义而言,玄奘三藏法师为我国历史伟人,其西行求法之举,将我中华民族之名声远播西域,扬名印度。
二、就佛教教理而言,三藏法师将印度中期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历经译述整编,成为完整的中国法相唯识学体系,弘传后世。
三、就文化而言,三藏法师将我国文化,历经惊险传输中亚,为大汉民族立下不朽的声威。
四、就学术而言,三藏法师为我国赴海外留学成功之第一人,本校以三藏法师德号为校名,用以显示佛教兴办之教育事业一如其行谊,为佛教、为国家树立永垂不朽之教育典范。
本校以玄奘三藏法师的德号命名,即以阐明与佛教的关系。 但对于办校宗旨,则确定在以佛教的理想,创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 而非专办佛学科系的大学,并且以「人本教育」的方式, 作为未来永续成长发展的立足点。
历任校长·玄奘人文社会学院
张凯元
何福田
邓运林
·玄奘大学
邓运林
钟瑞国
学术单位·人文学院
宗教学系 / 研究所
中国语文学系 / 研究所
外国语文学系 / 研究所
历史学系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福利学系]/ 研究所
应用心理学系 / 研究所
教育人力资源与发展学系 / 研究所
师资培育中心
·法学院
法律学系 / 学士后法律学士班 / 研究所
·资讯传播学院
大众传播学系
新闻学系
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资讯传播研究所
·管理学院
公共事务管理学系 / 研究所
国际企业学系 / 研究所
财务金融学系 / 研究所
·应用科学学院
应用数学系
资讯科学学系 / 研究所
图书资讯学系
学生自治
现有学生会、学生议会、宿治会、毕连会、各系系学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并有玄锋报、玄奘新闻(电视)等校园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