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鲎肉

鲎肉

(《嘉祐本草》)

【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

【动物形态】东方鲎,又名:鲎鱼(《广志》)。体长70余厘米,宽约30厘米,全体深褐色,头胸及腹部各有1坚硬的甲壳被覆。头胸部背甲广阔如马蹄形,背面有3条纵脊,中央1条的前端有单眼1对,两侧纵脊上,各有复跟1对。腹面有口,口缘有附肢6对,除第1对螫肢,由3节组成外,其它各肢,均有6节;第2对为脚须,幼体及雌体均呈钳状,雄者则末端呈1弯钩。另4对为步足,位于口的两侧,基节上均有倒刺,前3对的末节,均呈钳状。腹部背甲呈六角形,两侧有缺刻及短刺,腹面有板状的附肢6对,附肢为双肢型,内肢细长,外肢宽阔:第1对附肢左右愈合呈盖板,下有生殖孔1对;其它5对的外肢后面各有1对叶状鳃。腹部下面有1条强直的剑状物,称为剑尾。

穴居,生活于海底沙土中,以海中的蠕虫及软体动物为食。分布福建、广东一带海中。

【性味】辛咸,平。①孟诜:"平,微毒。" ②《本草拾遗》:"味辛,无毒。" ③《纲目》:"辛咸,平,微毒。"

【功用主治】孟诜:"治痔,杀虫。"

【宜忌】孟诜:"多食发嗽及疮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