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利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阿姆利则(Amritsar)

阿姆利则一词源于梵语 Amŗta-sarovar,意为“花蜜池塘”

阿姆利则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一座城市,靠近巴基斯坦边境,距离巴基斯坦拉合尔只有32英里。地理坐标:北纬31°38′,东经74°52′。海拔高度为218米。2001年人口为1,011,327人(全地区人口为3,096,077人)。阿姆利则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冬季(11-3月)气温在-3到18℃之间;热季(4-6月)气温可以升到46℃;7-9月是雨季;9-11月是后季风气候。阿姆利则气候最适宜的季节是10-3月。

主要语言是旁遮普语,市内也有人说印地语、英语和乌尔都语。主要信奉锡克教,印度教。棉花、稻米和林、牧产品的集散地,工商业中心。棉毛纺织、针织和织锦、丝织等工业,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还有机床、农具、电器材料、化学和食品加工业。手工艺品有披肩、地毯、象牙雕刻等。重要的干果市场。有铁路和公路东通德里,西通拉合尔,有航空站。

阿姆利则的金庙是锡克教的中心。在兰季特·辛格王公时代,阿姆利则取代了拉合尔成为旁遮普的首位城市,阿姆利则也因1919年的阿姆利则血案而为人熟悉。

阿姆利则惨案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血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1919年4月13日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印度阿姆利则群众的事件。1919年2月6日,英印立法会议通过罗拉特法案。该法案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旁遮普的反帝斗争尤为激烈。英国殖民当局一方面不准M.K.甘地到旁遮普宣传坚持真理运动,另一方面采用恐怖手段实行镇压。4月10日凌晨,在阿姆利则市逮捕两名民族主义活动家。随后约有3万市民集会市政府门前,要求释放被捕者,遭到警察和骑兵的镇压。集会者奋起反抗,于傍晚占领火车站、电报局和电话局。当晚,英印军队的R.E.H.戴尔将军率领军队开进阿姆利则市,实行宵禁。

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当天下午戴尔指挥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出口,并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

阿姆利则机场

阿姆利则机场

Raja Sansi International Airport

所在城市: - 阿姆利则

三字代码:ATQ

四字代码:VIAR

阿姆利则国际机场位于印度阿姆利则西北11公里处,为阿姆利则、旁遮普邦以及贾朗达尔等城市提供服务。作为政府指定的国际机场,阿姆利则机场每周的的航班数量约为150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