蔛草
蔛草
(《唐本草》)
【异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见少花鸭舌草。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咸,寒。"
【功用主治】清肝凉血。治高热喘促,咳血,尿血,赤眼,丹毒,痈肿疔疮。
①《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②《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睑。
④治丹毒,痈肿,疔疮:鲜少花鸭舌草适置。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