蔛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蔛草

(《唐本草》)

【异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见少花鸭舌草。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福建中草药》:"微甘咸,寒。"

【功用主治】清肝凉血。治高热喘促,咳血,尿血,赤眼,丹毒,痈肿疔疮。

①《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②《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睑。

④治丹毒,痈肿,疔疮:鲜少花鸭舌草适置。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