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机制:Ⅰ度或Ⅱ度Ⅰ型AVB可发生在健康青年人。有人报道,体位性AVB阻滞在运动员中更常见,且多发生在夜间平卧时,在白天、运动或使用阿托品时能明显改善房室传导功能,使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提示该现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其机制为卧位使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冲动增加,反射性刺激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使细胞膜钾离子通透性增高,钾离子从细胞内外出,致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肌细胞过度极化,不应期延长,窦房和房室传导受抑制,引起传导延迟或中断。这一生理反射在大多数人卧位时不引起传导阻滞,而在一些迷走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的青年人就会出现这种体位性AVB。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